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接受美学开创了读者研究的先河,在阐述读者地位和"隐含的读者"这一概念的同时也将研究的焦点落实到具体的阅读活动上,他们将读者的阅读活动视为文学文本生命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读者由审美感知到意义反思再到意义融合的过程,是读者期待视野的对象化的过程,是读者在视点的游移转换中"被动综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演讲与叙事均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都是炙手可热的显学.两者的关系既密切又迥异,密切是指两者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吸收与相互借鉴,遇异是指两者的发展是各自为政的.叙事无处不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演讲也是叙事,我们就必要用叙事学来观照演讲叙事.演讲叙事是顺时叙事、在场叙事、片断叙事、原型叙事和评价叙事.  相似文献   
3.
接受反应文论是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的重要话语方式和批评流派,他们对读者的重视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他们提出了形形色色的"读者"概念,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两种大的类型:一是实际读者,即从事阅读活动的具体的读者,包括时代读者、个人读者和社会读者,这类读者具有历史和个体差异性的品质;二是假想读者,是由接受反应文论家根据文学文本的预期效果得以实现而假想出来的读者,包括吉布森的"冒牌读者"、普兰斯的"零度叙述接受者"、里法代尔的"超级读者"、沃尔夫的"有意向的读者"、费什的"有知识的读者"和伊瑟尔的"暗含的读者"等等,这类读者是他们理论研究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4.
生态与魔力:东西小说的叙事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难的成长经历使东西小说始终呈现出对底层民众情感的倾斜和审视,他的前期小说侧重对底层民众生态进行原汁原味的叙事,桂西北的红土地是他前期小说的重要风景;后期小说的叙事领域侧重在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对社会弊端和人心失衡进行无情的审视与批判.而对名家作品的阅读使其获得了不少小说艺术创作的感悟,帮助和促使他一直暗地发力,超越自己,苦心孤诣地谋求用富有魔力的叙事来呈现人们内心的秘密地带.  相似文献   
5.
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呈现出一种多元共存的态势,与经典叙事学相比它有多种转向,其中之一是接受转向。接受转向的文化背景是接受反应文论的发展,它的表现域既有接受者地位的凸显、身份的辨识,又有接受语境的强调、接受过程的探究。接受转向扩展了叙事学研究的视野,丰富和推动了叙事理论的发展,对叙事者的启示也显而易见。当然,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叙事学研究的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6.
接受反应文论开创了读者研究的先河,在阐述读者地位和辨析读者概念的同时,也将研究的焦点落实到了具体的阅读活动上,他们将读者的阅读活动视为文学文本生命的实现过程,这一过程是读者由审美感知到意义反思再到意义融合的过程,是读者期待视野的对象化的过程,是读者在"游移视点"中"被动综合"的过程。同时,读者对文本事实反应的过程,也是读者对文本误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河流、家园、女性是壮族作家黄佩华小说的主要意象叙事,他通过这三个意象叙事来展现桂西北壮乡人们的生存状态。河流叙事潜存着壮乡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家园叙事蕴涵着壮乡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作家对生态破坏的忧虑;女性叙事是对男权文化的控诉,也是对壮乡女性生命张扬和人性放达的礼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