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社编辑的“错位”是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现实中出版社的基本矛盾是造成“错位”的根本原因,因而具有很强的历史必然性,它是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所激发出的活力的体现,是对传统编辑工作模式的超越,是社会进步的反映。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当前“错位”产生的负效应,采取积极态度,使一定历史阶段的“错位”早日“归位”、“正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中提出的"共同活动方式就是生产力"的命题不仅是马克思共同实践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但这一重要思想却被学界长期忽视。什么是"共同的"活动方式?如何认识"共同的"实践活动?这些基本问题对于全面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普遍价值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在马克思自己的诸多著作中,马克思反复强调指出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是"共同的",即人的实践具有"共同性"。这种"共同的"实践内容应包括现实世界实践关系的共同性、人类生产生活的共同性、人的形而上存在的共同性,以及人的世界性和历史性的存在的共同性。明确实践活动的共同性也就是肯定实践法则具有共同性。马克思的"共同实践"思想为普遍价值奠定了基础。是对传统哲学关于抽象的理性或感性共同性的彻底翻转。通过理解"共同实践"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上加深对普遍价值的认识,可以树立真正的"普遍价值观",抵制"普世价值",反思将价值问题狭隘化或绝对化。  相似文献   
3.
根据费尔巴哈文本及列宁《哲学笔记》等相关材料可以认为《宗教本质讲演录》等是费尔巴哈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且1844年以后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又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直到1851年前后才是其思想发展的巅峰。《宗教本质讲演录》最显著的特征有两个:一是自觉地表明了费尔巴哈哲学的早期现代哲学性质;二是含有明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萌芽"(或"胚芽")。  相似文献   
4.
时任谦作是日本近代小说家志贺直哉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的主人公,是日本近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他生长在封建专制主义资产阶级家庭,是一个具有反封建道德的叛逆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有理想有上进心的青年,后来,由于遭受到一连串的打击(三次大的打击),他在人生道路上逐步失去了奋斗、拼搏的热情,对命运产生了恐怖感。“过去不知佛教为何物,现在却对所谓涅槃、寂灭常在的境地感到一种不可思议的魁力”。因而走上了逃避现实的道路。从志贺直哉对时任谦作的描写、对现实的批判、对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故事情节的虚构渲染来看,尽管其中留有自然主义的白桦派式的痕迹,但总的看来却是积极  相似文献   
5.
过去人们只把费尔巴哈哲学看成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哲学的中间环节。这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狭隘性理解。费尔巴哈哲学是现代哲学的早期形式。费尔巴哈哲学对西方现代哲学的重大贡献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从根本上克服了雄霸西方 2 0 0 0多年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哲学 ,开创了历史赋予的“转向”的工作 ,用“感性哲学”替代 2 0 0 0多年逻各斯主义的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 ,用“思维的直观”替代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 ,确定人是哲学的核心和全部秘密 ;另一方面是用“新哲学”寻找早已失去的但曾是本己的家园。历史发展充分证明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理性直观”等概念是一些极具张力的范畴 ,费尔巴哈的整个新哲学和崭新思维方式为现代西方哲学打造了“宽阔”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6.
书评的审美特性问题,是书评的基本问题之一。书评美对于发挥书评的认识作用、伦理教育作用、功利导向作用、审美感兴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它的特点是感性与理性、个别与一般、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检验书评是否美的标准只有客观的社会实践。我们相信,通过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实践运动,我国的书评水平和图书质量会不断提高,日臻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蓬勃健康地发展下去。一、书评美是书评的基本属性图书评论中的审美活动是主客观矛盾统一的过程。被写作和出版的图书是客观方面,书评家是主观方面,主观与客观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这对矛盾中,从唯物论的根  相似文献   
7.
论普遍价值——与陈先达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在其许多经典著作中从"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立场出发,肯定了人的实践的"共同性"和社会意识的"共同形式",肯定现实感性的"共同的利益"的存在。为普遍价值存在的合法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普遍价值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普世价值"有根本区别。普遍价值具有客观现实性和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布迪厄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的个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所提出的“惯习”“场域”“文化资本”“符号暴力”等实践观念在或多或少、或显或隐、或正或反地翻转西方传统哲学的同时,也践习着西方实践哲学内容大于形式的优良传统,并且成为当代社会实践理论的重要代表.布迪厄实践观念的发展总趋向则是真理的不断具体化过程——无限逼近真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大学出版社改革在理论上必须解决五个关键问题:一是深刻反思实行了20多年的“事业单位、企业经营”的现实合法性;二是确认未来大学出版社的改革是过去改革的继续,是一种扬弃;三是认清从“事业”、“企业”维度出发规划未来大学出版社改革的非科学性;四是深刻批判“事业”、“企业”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五是要在未来的改革中提倡“有为”与“无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肯定共同利益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存在于一切人类和一切历史之中,因此,共同利益的共同性和普遍性就具有本体论价值。《费尔巴哈》历史性地阐述了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产生发展的阶段性进程,明确了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是实际利益(包括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发生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实际利益的共同体形式(国家)在性质上是一种异化。共同利益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马克思哲学的当代语境下理解共同利益、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以及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现实性存在方式是什么、共同利益是如何历史性地异化生成为共同体形式的国家、国家虚幻共同体的双重矛盾和二次变换的演进根据是什么以及我们在研究共同利益问题时如何避免抽象化和绝对化等等问题的解决对于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