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赖换初 《云梦学刊》2011,32(3):70-76
传统尊卑观念,既是一个同政治制度紧密相连的关于人们社会地位的政治等级观念,也是一个同政治哲学和传统伦理道德紧密相连的价值观念。它的产生,既有社会政治根源也有哲学和伦理思想渊源,本质上是封建宗法制度(礼制)的产物。而其长期流行则是封建统治者依靠政令刑罚的强制手段实行"礼治"统治和儒家礼育长期教化双重作用的结果。传统尊卑观念,既包含君权至上的贵贱有等、尊卑有别的政治等级观念,也含有礼敬老人和在人格上尊重普通人的积极因素。历史上,它起到了禁锢人的思想、束缚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直接导致了我国社会平等观念的缺失和法制观念的淡薄,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今天,它并未随着封建社会的终结而销声匿迹,仍然在深深影响着国人。重新审视传统尊卑观念,去芜存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赖换初 《云梦学刊》2003,24(6):56-59
儒家礼育是关于礼的制度、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多层面、全方位的一种教育思想与教育体系。重新审视和探讨儒家礼育思想,研究其规律与特点,对于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易于且乐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新型的礼育形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矛盾普遍性概念应当重新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我国哲学界关于矛盾普遍性的传统定义,仅仅揭示了矛盾普遍性的外在规定性亦即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因而是不完整的。矛盾的普遍性还内在地包含着矛盾性质的普遍性,这是矛盾普遍性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涵。  相似文献   
4.
试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将“培育民族精神”写进了大会的正式报告 ,把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历史与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极其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而要完成好这一神圣使命 ,首先必须对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历史的经验、时代的任务和大学生科学世界观形成的特点看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5.
赖换初 《云梦学刊》2001,22(5):26-28
"以德治国"就是要以社会主义道德治国,而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以来,就一直坚持不懈地在全党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建设.我们党的建设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历史,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框架形成并不断完备的历史,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正是我党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6.
赖换初 《云梦学刊》2008,29(6):56-58
联言推理虽然比较简单.但亦有其内在的规律,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就联言推理合成式而言,至少应当遵守以下三条规则:第一,如果前提是具有相同谓项的肢判断,则结论应为联主判断;第二,如果前提是具有相同主项的肢判断,则结论应为合谓判断;第三.在以两个具有相同主项并且谓项是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的肢判断为前提的推理中,结论应为一个简单判断,结论的主项为两前提共同的主项.结论的谓项是一个同时包含于两前提谓项的种概念.  相似文献   
7.
赖换初 《云梦学刊》2002,23(6):16-18
孔子的“礼育”思想是孔子礼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和方面,它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礼仪、礼义的教育与培养,也包括了古代的政治、法制亦即古代典章制度的教育与培养。“礼育”较德育宽泛,也与“礼教”有着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8.
赖换初 《云梦学刊》2004,25(2):96-98
孔孟的“乐教”观,就是把教育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它是对知之、好之、乐之三者关系的辩证思考和把握,是建立在把握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掌握了教学的规律等基础之上的,它既是一种辩证的教育观,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文中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顺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①正是由于清  相似文献   
10.
联推理是人们在实践中大量地使用的一种思维形式。这种推理比较简单,因此容易被忽视.对此,苏天辅教授曾说:“在以往的传统逻辑教科书中,这种推理是没有地位的”。(苏天辅《形式逻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302页.)这种情况。目前仍无多大改变.对于联言推理这种形式,目前我国有的教科书根本没有提及,有的虽然提及,往往也是寥寥数语,几笔带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