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性在西方的哲学中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是理性在意识中的思辨反思,是感觉知觉的综合而形成的概念能力向度。但一旦当知性所欲求的知识与力的冲动相联系而具有伦理精神,其德性的形成即具有理性主义的特征,或者说,知识与德性之间也形或了概念话语的某种关系的张力,在西方,倾向于德性的理性主义,在东方则是知识的德性主义,或说知性德性、而在中国古代,没有知性的概念,和古希腊一样是以知和智实现向德性的转换。但是由于传统心性儒家赋予知或智以道德情感,心性相融本身已经祛魅知识在德性形成中的作用,甚至其知行合一预示了对道德行为的漠视。而萄予与心性儒宋不同,心无德蕴涵了对知识的渴求和转知成德的期望,其复反其初的知性思维把知识与德性的关系嵌入行为的践援之中,而其现实主义品格、实践理性的精神又隐分了对德性的尊重并且把知识与伪相结合赋予知性分的特埂及其追求义利和谐、德得相通的和一特征。  相似文献   
2.
荀子既在人禽之别上肯定了人本质在善,又在人伦实践中分析了材性知能、仁义质具、人能思虑,看到了知性在道德教化中可以为善的潜能。虽然荀孟在人性论持不同的观点,但在德可教化的观念上是一致的。孟子向内发掘了人的德性本能,肯定了德性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他的道德修养提供了前提条件;荀子向外扩展了人的德性能力,在知性的诉求中渗透了情感的因素和伦理的关切,道德教化的价值设计也有了坚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3.
荀子天人相分而致心性二分,不仅是相分,性甚至是心治的对象,其思想的核心在于以后天的道德积靡养情化性,无论是化解道德世界的冲突,还是解决德得相通的悖论,他始终在道德的实践中探讨与追溯:确证人之为人的善向,更没有回避性中的恶向;确证性中无德,更没有回避人之好德的旨趣;确证知的经验意义,更没有回避知的价值理念。由于荀子继承了孔孟儒家的道义论传统,在道德与自然的冲突中不仅重义,还与黑格尔一样坚持义务的至上性,而且由于天、性、心的自然性,也把对幸福和欲利的追求作为其善恶因果律的应有之义,把化解道德世界冲突、德得悖论的困境寓于伪的道德实践中,并在知识的学习中成就道德理想而培养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4.
荀子的义利思想,既继承了传统儒家的重义论,又有别于管子的功利主义,而是把义与利、公与私紧密而辩证地统一于荣辱思想的价值判断中,以先义后利为荣,先利后义为耻;同时,又主张义对利的制约性、先导性,以义胜利、以义克利。荀子重视制民之产对道德的促进作用,把义利统一起来强调道德与利益的一致性。荀子的义利思想对于今天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仍具有重大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5.
陈光连 《学术论坛》2007,30(9):15-18
近30年来,荀子及其伦理思想的研究,已突破并超越文革后唯物唯心的二维思维模式,在天人观、人性论、礼论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并且与人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结合而不断发展,创新迭出.特别是从1987年开始,学界更侧重于荀子伦理思想的道德规范、道德教化、道德修养、应用伦理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使研究不断引向深入.然而,现阶段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界去克服.  相似文献   
6.
荀子性恶与孟子性善的分野在于苟子以生言性,他的性是人生而具有的自然情性,其伦理境界表现为质朴的德性发展的本质和潜能,这是对告子老庄思想的批判、继承;在道德生活中,“悖于性而反于情”的伪使之复归于善。对苟子的人性不能以非善即恶的绝对的、既定的价值角度来考察,而需以动态的、层次的、发展的视域来观察人性的总体趋向。苟子性朴-趋恶-善伪的知性发展理路与黑格尔伦理——教化——道德的致思路径是相契的,反映了中西方性恶伦理思想在精神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7.
儒家学者的基本理路是通过教化而成德,或通过养性,或通过养情,其目的都是使自己的行为、情感获得一种普遍的伦理实体的认可.在道德践履中能够情感合度、行为适宜,并把情感、气质、理智获得了某种普遍性之后而内化为自己的德性形成道德主体的第二天性.这是情感、欲望、冲动被理智化、德性化而教化而成的在个体身上沉淀的实有诸己的品格,荀子以其人性趋恶的价值进路在情欲与礼仪的冲突与张力中矫性化情,在欲望和激情都融渗了知性的理性成分之后而把它从个别性的任性冲动状态提升到礼的普遍性状态,而以礼义涵化、乐以入心、习俗积糜情的熏陶教养凝聚成个体内心的生命品质.  相似文献   
8.
近30年来,港台的荀子研究方兴未艾,以对性恶论的不同理解区分道学论和文学论;国内荀子伦理思想的研究,己突破并超越唯物唯心的二维思维模式,与人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结合而创新迭出。特别是从1987年开始,学界更侧重于荀子伦理思想的道德规范、道德教化、应用伦理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使研究不断引向深入。然而,现阶段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界去克服。  相似文献   
9.
陈光连 《江淮论坛》2007,2(2):121-124
荀子荣辱思想是与人们的利益行为紧密联系,先义后利,重义而不轻利;在荣辱意识的形成中注重“变”的本性;注重荣辱的名分等级,维齐非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荀子的荣辱思想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关于人性恶的伦理思想,在思辨中克服了或善或恶的二律悖反的思维模式,统一于道德主体自由的自在自为的发展之中,其实质是抑恶扬善,是实现人之至善道德目的过程中的方式和手段,是善自身辩证中的否定因素。恶,作为伦理精神,贯穿于黑格尔伦理思想体系的始终,奠定了黑格尔道德哲学体系的基础,并与荀子的性恶论有某些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