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道德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同时,它确立了社会的道德范型,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体系建立的标尺;彰显了为人的道德操守,是协调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准则;强化了人们的规范认同,是多元时代的道德共识,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价值观的内核,并非处于封闭的状态,而具有系统的开放性特征,它的每个方面都在与外部环境相联系,是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本身是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人民这个主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逐步表达的价值追求,是极具开放特色的价值观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直在充实自己的内涵;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提倡的道德观念、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以及荣辱观的形成都具有开放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陈殿林 《学术探索》2009,(1):107-110
作为亚文化类型的山寨文化,既具有一般意义上亚文化的风格特征:抵抗,在器物层面、文化理念层面、文化产业层面,山寨文化向主流文化叫板,以图建立自己的认同;也具有由我们这个特定国情多种因素决定的风格意义:揶揄,它是传媒策划者和社会小资本所有者的社会小众诉求着快感满足和平民化,借助于破坏既有符码和表达新符码的方法,创造特别意义,揶揄着主流文化的惰性和刻板,宣告着草根阶层的生存方式,同时,由于利益动力,加快山寨文化成型化,使之及时地表达了草根阶层对社会现实的文化诉求。然而,无论山寨文化如何风光,都必然逃脱不了亚文化的宿命:缴械与收编。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阅读模式的颠覆性改变,海量网络图像已渗入人们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呈现出鉴别难度大、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通过碎片化割裂历史、表层化戏谑历史、单向度歪曲历史等手段,企图干扰正确历史认知、颠覆主流意识形态。因此,亟须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措施应对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趋势:坚持党性原则,强化价值引领;规范图像赋权,提升媒介素质;强化历史教育,把牢唯物史观;加强法治建设,严格网络监管。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二分法",在革命阵线、统一战线、经济政策和矛盾问题上都有着非常突出的意义。这种分析方法在理论发展方面的启示是,理论的创新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历史的现实基础之上;在方法论方面启示是,要注重运用生产力分析方法来看待中国的现实问题;在理论内容上的启示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6.
打击贿赂犯罪一直是反腐败斗争一项重要和紧迫的工作。如何更好地将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还有一些法学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加以探讨。为此着重从贿赂罪法律规范的完备性、准确性以及罚则三个方面对这一类犯罪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7.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教育的发展就是要坚持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确立教育发展的科学价值理念,即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效率价值与公平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生产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统一;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的统一以及现实价值与理想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德治与法治从来都是治理国家的手段,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辩证看待“道德失范”问题, 指出道德建设需要有效制度的供给, 道德规范确立的标准, 并分析传统道德教育的不足, 由此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体制的转型时期 ,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新问题。反映在暴力犯罪领域 ,农村女性婚姻关系内暴力犯罪案件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值得关注。文章拟从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出发 ,分析由此而导致农民婚姻关系的不稳定因素以及基于女性特点所引发的暴力犯罪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任苒  陈殿林 《江淮论坛》2023,(3):115-123+193
党报党刊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的记录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忠诚书写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大量涌现,其中,早期报刊的发刊词成为研究党在这一时期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文本资料。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发刊词彰显了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自觉把握历史大势、敢于担当历史使命、勇于开创历史新局的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读者形成良性互动、积极引领社会思潮、语言通俗贴近群众的基本特征。新时代,党报党刊应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把握时代脉搏,助力中国共产党不断开创新的历史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