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埃尔斯特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者和创立者之一.他以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为原则对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论述进行了重建:他把研究的重心从社会制度、阶级和生产方式转向了个体的行为方式.特别是个体形成意识形态的思维机制.这些机制包括:颠倒、从特定的阶级利益推知普遍的社会利益、以局部的视界推论整体,以及概念的扩张主义.他的观点对于我们从微观的角度研究马克思所提出的社会问题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罗素是20世纪著名的逻辑实征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早期,他把数理逻辑引入哲学,开创了现代哲学的新方向。晚期,他以满腔热情关注人类的命运,涉足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建立社会哲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他的著作有三分之二是谈论人生、伦理、社会和政治方面的问题,其道德哲学就蕴含在这些著作中。罗素对道德问题的论述不仅包含了许多有意义的观点和思想,而且具有鲜明的理论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把其道德哲学与近现代哲学家对道德的阐述区别开来,形成了当代颇具特色的西方道德哲学。本文仅通过介绍罗素的道德哲学,揭示其理论特点,把握罗素道德哲学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工业文明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人类的精神空虚和物化意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等。工业文明的弊端使人类急需寻求一种新文明以改造或取代工业文明。这引发了人们对21世纪新文明的讨论和憧憬。这种新文明更注重人类精神层面的追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倡导各文明的和平共处。东亚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新文明的建设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儒家文化中的以人为核心、忧患意识和崇尚和谐等思想对于新文明的建设将产生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论霍克海默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启蒙批判早期进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霍克海默成熟的启蒙批判思想全面形成之前,他最重要的理论探索之一就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霍克海默认为,实证主义是一种非批判的思维方式,它和现实社会是一种相互维护和印证的关系;实证主义并非孤立的思维现象,它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现代化状况是密不可分的。霍克海默对实证主义批判理论的缺陷表现为:它被悲观主义沁润,具有抽象性特征,缺乏规范性基础;实证主义批判中所展示的概念特征并不能把霍克海默与康德和黑格尔在唯心主义方面的概念特征明显地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5.
关于东亚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卓红  王夏冰 《探求》2006,(5):72-74
东亚是一个区域性的历史性的概念。其内部各国道德教育具有共同的儒家和汉字文化背景,这是东亚道德教育的最大特点。除此之外,东亚各国的民族性使其道德教育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两重性,在全球文化开放和融合的过程中,东亚道德教育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才能得以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非线性复杂系统视阈下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文明的演进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关键性因素。进入数字化时代,人类构建起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算法等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文明。数字文明是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新一代数字技术为核心,对人类社会全方位产生深远影响和推动作用的新文明形态,在发挥文明正向作用的同时会伴生负面效应。数字中国建设具有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引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数字化时代的“文明悖论”产生的负面影响,保证数字文明健康发展,使数字文明真正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丰富人的生活方式和推动思维方式进步的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8.
艺术与科学的探究〔加拿大〕J.O.扬刘卓红林竟平编译一伟大的风景画家约翰·康斯特帕在1836年皇家学院的系列演讲中提出了一个观点:“绘画是科学,它必须本着一种对自然规律探索的追求,”“风景画应该作为自然哲学的一个分支,绘画就是作实验。”康斯特帕在演讲...  相似文献   
9.
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范畴,"感性"既不同于黑格尔的"感性概念",又区别于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而是"思辨的感性",即"感性活动".由能动性和受动性这两大张力构成的"感性",遵从的既非黑格尔的"理性活动原则",亦非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原则",而是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原则".马克思的感性是"逻各斯"和"努斯"的统一.感性意识、感性需要和感性解放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三者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展现了其本体论向度.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大西洋福特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福利民族国家陷入危机,后福特主义悄然兴起,全球化进程加剧,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转型随即成为全球化时代国家理论的一个重要聚焦点。基于"策略关系"国家理论的视域,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者鲍勃·杰索普(Bob Jessop)指出,在后福特主义和全球化语境下,凯恩斯主义福利民族国家正在向一个理想——典型形式的熊彼德主义竞争国家转变。鲍勃·杰索普的解读虽仍有不足之处,但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