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王三毛 《阅江学刊》2010,(1):143-148
竹子是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植物题材之一,竹林又是竹子题材文学的重要表现对象。我国古代竹林资源丰富,相关文学创作源远流长,作品繁多,展现了古代文人丰富的观赏经验和审美情趣。竹林较为亲近人居,丛生竹林结丛而生,散生竹林上合下疏。不同季节、气候、环境条件下的竹林景象具有不同的美感。竹坞、竹坡、竹溪、竹径等意境幽雅,成了文人最乐于吟赏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王三毛 《阅江学刊》2013,(1):139-143
竹是别离文学中的植物意象之一。竹意象负载着离别、无心与无情等象征意义,最终形成湘妃竹与临窗竹等特定意象,成为别离文学中的常见意象。竹意象以株体的分散远离(散生竹)、箨叶的离披掉落、竹竿的空虚无心、竹叶的四季一色以及竹使符的分与合等为特征,进而成为寄托别情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3.
王三毛 《阅江学刊》2012,4(1):137-141
通常所说的植物比德偏指比拟美德,其实比拟恶德也是植物比德内涵的一部分。古代文学中竹子的恶德内涵不少,从嫩笋到成竹的各个生长阶段都有相应的恶德比附,如妒母、嘴尖、皮厚、中空、折节、节外生枝等,也是竹子人格象征的重要内容。竹子人格象征意义兼具正反、包融善恶,虽有经济材用观念的影响、思想史的发展演变等原因,但主要还是人们基于竹子的植物特点所作的附会联想。  相似文献   
4.
王三毛 《阅江学刊》2011,3(1):114-119
竹笋是古代文学中较为重要的题材与意象。竹笋品种众多、笋期相接、形态多样,笋期观赏价值鲜明,体现在颜色、形状以及与其他花木的风景组合方面。笋鞭、笋芽、箨皮也各具美感。笋的文化象征意义源于其物色美感。形体似笋成为许多笋形事物得名之由。竹笋既指女性手足的纤细白皙,也用以形容人才的众多与珍贵。雨后春笋、穿篱侵径、过墙撑檐是笋的不同形态,象征着生命力与凌云之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