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希凡 《宁夏社会科学》2009,(6):166-167,171
作为一位纵跨现当代的小说家,陈翔鹤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从作家到学者的身份转徙之后,又在60年代初的特殊际遇中先后写成了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在对魏晋文人陶渊明和嵇康的现代书写中,寄寓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体验和命运感知。本文着力探索了陈翔鹤首选魏晋文人与他独异的心灵体验;深度的“嵇、陶”体认与独异的书写姿态。  相似文献   
2.
何希凡  王平 《江汉论坛》2003,4(10):83-85
萧红的小说中蕴含着一种诗意哲学的意味.但是,因受制于对作家思想立场和性别角色的双重定位,其价值意义未能在文学史上彰显出来.本文以<生死场>作为典型个案,通过还原、分析作品中所描绘的时空景观,以期揭示出小说记录传统农业文明颓败命运不可逆转的深刻底蕴,并透视隐含在文本中的哲学寓意和悲剧精神.在此基础上,对萧红小说创作的诗意哲学化倾向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文学真正意义上的奠基性工程,《诗经》有着多方面影响中国文学艺术走向的开拓性贡献。本文以《诗经》中的“水”考察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文学呈现以及由此积淀的艺术经验对后世直至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刻影响,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台湾文化与祖国大陆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内在联系。然而由于长期的政治分隔和地理分割而使其与大陆文化形成了母子分离之势 ,于是 ,“寻根情结”就成为台湾作家笔下的一个常见主题。本文力图解读台湾“寻根小说”中“根”的内涵和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 ,并进而分析其艺术追求 ,从而透视出当代台湾人民的文化心态 ,为两岸统一与文化交流提供必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在畀质媒介一纸张和荧幕的承载下,《山楂树之恋》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产生了迥异的影响。通过两者的差异性比较可以发现,《山楂树之恋》在影视艺术上的成功同时代语境、社会意志以及影视媒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是文化热点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是 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始终情系教育、献身教育的著名小说家,他写于 20年代的著名长篇小说《倪焕之》不仅成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走向成功的重要信号,而且也是他的教育情结和历史感受的艺术释放。本文探索了叶圣陶的教育情结与主人公倪焕之的心灵变迁的关系,着力透视了主人公的精神典型意义,并揭示了小说在艺术上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采薇》与郭沫若诗剧《孤竹君之二子》采用了相同的传统文化题材,但对主人公伯夷和叔齐的情感褒贬迥异。本文在比较论析中指出这种不同的情感态度是两位作家不同文化意识的反映,也代表了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在面临不同的社会人生问题时对道家文化的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从而在文化选择上为处于世纪之交的当代中国人留下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这样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必然要受到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如果仅仅立足于单纯的文本分析,势必会造成对打工文学的片面理解。为了能够更全面地把握打工文学之特点,试从社会文化背景因素入手探究其产生的根源,并进一步分析其在传媒和文学批评影响下的崭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自2000年5月以韩寒为代表的《三重门》出版,其后历经郭敬明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发展至以李傻傻的《红X》为代表的"实力派五虎将"创作,80后文学一时风起云涌。然而对于80后文学热的讨论余温,直到今天也未曾终止。从2006年的"韩白"之争,剖析这场论争存在发生的原因,试图通过这一现象透析今天整个文学界与批评界之间的畸形互动关系,尝试寻求一种科学的解决之道,以确立二者之间良性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和孙犁同为现当代作家,对童年水边生活的眷恋使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水这一文学意象来建构他们的文学世界,抒发对故乡和人民的无比热爱。由于个人生活环境和经历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及作品风格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笔下的水世界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