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通过5×5双列杂交,对5个甘薯亲本的三个块根性状(鲜薯重、薯干重、烘干率)进行了配合力分析。根据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对5个亲本的育种价值进行了评价。并根据SCA,组合均值及鲜薯重与烘干率之间的相关性,对组合进行评价。结果,绵粉一号三个块根性状的GCA及SCA方差均最高,被观为最佳亲本。其次为徐薯18。最佳组合为绵粉一号×徐薯18,它们的鲜薯重和干薯产的SCA和均值最大。本试验还表明,F1代实生系群体中,烘干率与鲜薯重之间无相关性(徐薯18×南丰除外)。这与一般人的看法不同,尚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当前几个甘薯亲本的配合力分析比较得出:以绵粉一号作亲本的后代块根三个主要性状(鲜苕重、薯干重、烘干率)的一般配合力(GCA)均高,特殊配合力(SCA)方差也大,后代材料平均烘干率32.51%,远远高于其它常用同类亲本。鲜苕与烘干率的负相关不显著,不失为一个好的甘薯育种亲本材料,为丰富我国甘薯品种的种质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徐著18X绵粉一号的F1代实生苗植株对甘薯的七个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薯干产量与鲜苕产量关系最密切(r=0.9332**),与烘干率相关不显著(r=0.1894),分枝数与鲜苕产量极显著相关(r=0.5078**),对鲜苕产量的贡献最大(直接贡献量0.8599)。分枝数可作为甘薯育种中著干产量选择的参考指标,以提高选择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