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与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ase Based Learning,CBL)相结合在医古文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融入PBL和CBL两种西式教学方法,内容与形式的中西合璧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营造了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深刻掌握医古文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塑造医古文课程创新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理解古籍知识和运用古代医学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器晚成"一词出自<老子>,也见于<吕氏春秋>和<老子指归>.<老子·第四十一章>日: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篇>日: "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老子指归>日: "大器晚成,无所不有."  相似文献   
3.
论公文语体的语言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文语体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基本语体类型,是在公文事务交际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交际对象、实施效能和固定程式的书面语言系统。由于公文写作中作者具有法定性,效力具有权威性,写作目的具有实用性,阅读对象具有限制性,从而构成了公文语体区别于其他语体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具体体现在语言的表述上,主要表现在词语、语法、修辞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侯洪澜  齐明 《社科纵横》2012,(8):129-13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复杂的文化概念,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复合并存,也表现在其本身系统要素的多样性、存在状态的生命性、认知方式的情感性和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只有通过这种复杂性的解读,才有可能无限接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存在状况。  相似文献   
5.
尚中贵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和"文化确立的"和美"、"和爱"、"和立"、"和达"的思想是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文化理念,历史地维护着民族文化的独立统一性,也责无旁贷地担当着构建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以"和爱"思想认知社会的多样统一性,化解各种危机与冲突,以"和美"观念引领"真、善、美"社会终极价值体系的建构,以"和立"、"和达"原则创建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体系,从而实现无本质冲突的和谐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6.
庄子对人类语言困境的思考也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思考的问题,庄子对这一困境根源的认识与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认识具有同一性,而对解决这一困境,庄子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观点在本质上也是相通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庄子语言哲学观具有一定的现代性和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7.
侯洪澜 《社科纵横》2009,24(4):130-131
具有形而上本体性的“道”,在《庄子》的文本中不仅是思辨性的哲学理念,也是在有限的意象中包蕴无限内涵的审美形象。《庄子》将抽象的理念内附于感性的形象之中,使“有无”、“虚实”的抽象对立转化为“有无”、“虚实”的形象统一,从而跨越了哲学与文学之阀的界限,使对“道”的把握从理性的认知走向了感性的体验,使哲学的概念化生为美学的境界。将这种理念落实到人生的实践,鄹刨构了“与道合一”的人生境界,这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应用文是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公务和个人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惯用体式的文章。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不同,应用文具有明确的实用性,主要用于指挥管理、联系协调、宣传教育、信息传递等。这也决定了应用文语言表达体式的独特性,即表情达意的直接性、语言选择的社会性、词语使用的稳定性、语言结构的模式性、行业要求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道"是老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一个用逻辑理念难以界说的哲学概念,但其所内涵的本质特性,可以通过对老庄话语体系中"大"、"一"、"无"等关键词的分析研究概括出来--这就是超越界限的无限包容性、超越分别的整体性、超越现实的内隐潜藏性,从而实现了对"道"全方位、多层次、本质性的体认.这是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美"、"和爱"的文化理念以及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追求,是中华文明的特征性表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