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0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的爱情诗可分为以女子为表现主体和以士人为表现主体两部分 ,那些以女子为描写对象的爱情诗是千百年来封建的男权文化驯化的女性的感情缩影 ,透过它们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男性的优越感 ,以及他们观念与行为的矛盾。这些诗歌的产生有诗人托闺情寓宦情和相互模仿传染的成分。以士人为表现主体的爱情诗则反映了当时门第观念作用下青年人自由恋爱的苦闷失落 ,以及夫妻间的恩爱相思 ,从而拓展了爱情诗以男性视角关照自我情感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初盛唐人对孟子的接受,主要表现于引述孟子的言论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中晚唐人发展为对孟子的学说进行专题讨论,显示出对孟子更高的兴趣.其中,韩愈崇孟最具推动力.韩愈自身的儒教学养及其欲以道统自振一代的抱负和理想是其崇孟的学缘基础,而其崇孟的根本原因,在于孟子的思想可以为中唐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提供疗救的药方.韩愈以孟子的君臣之论反对藩镇分裂,以孟子的心性说为排佛的思想武器,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大一统的封建君主秩序,维护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唐人咏画的诗歌中,对马、鹰、松等绘画作品表现出特别的感情.一方面,这是盛及唐代的养马乘骑及蓄养鹰犬之风的反映.另一方面,盛唐人从骏马和苍鹰的文化蕴涵中发现了最适于他们抒发激越情感的内客.他们常借助咏叹画家的鹰、马作品,歌唱自己的宏伟理想,展示自己的豪迈胸怀.而中晚唐诗人咏画松的热情更高一些,他们已不再局限于盛唐时期注重对画面中松树的各式逼真形态的摹写,太多都是寄意于画外,从松树的画中形态联想到其画外精神,将画松的文化蕴涵与士子们的人格品性相照应.唐人的这些咏画诗篇,既反映了当时画界的繁盛状况,也借以展示了诗人的精神寄托.这种寄托不仅是承继发扬了我国长期以来赋予在马、鹰、松等物象上的文化蕴涵,更主要的是透过不同时期诗人的吟咏爱好及审美取向,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士人的精神崇尚.  相似文献   
4.
中晚唐时期咏史怀古诗十分发达,这些诗中有一个明显的热点,即咏叹华清宫。检视这些诗歌,一方面可以从那些对盛世不再的惋惜中,读出诗人们浓浓的怀旧情绪;另一方面,可以从那些吊古讽今的警刺中,读出诗人们强烈的政治热忱与责任感;同时,随着时光的流逝,从诗人们对李杨爱情的复杂情感中,又可读出他们对人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诗歌和绘画创作在唐代都进入繁盛时期,并且这两类艺术的互相渗透与影响也日渐突出.到了北宋,诗画融合趋势更加明显,以苏轼为代表的文坛宿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随着文人画、写意画主体地位的确立,诗歌和绘画在表现作者人格精神的最终指向上趋于统一.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命题因此而产生了.  相似文献   
6.
唐宋诗歌的孰优孰劣,是自南宋以来诗学界不断争论的话题。本文改变以往对其褒贬的习惯思路,从师承对象、诗歌功能、学术氛围及诗人职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唐宋诗不同风貌的成因,以期从另一视角较客观地看待诗史上这一聚讼不一的公案。  相似文献   
7.
清代工部尚书李永绍的《约山亭诗稿》,以丰富的创作表现了胶东和东北的民俗风情,记载了清代康雍时期北京的繁华都市生活,再现了宫廷君臣活动的细致场景。在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民俗民生以及农事天气资料的同时,也呈现了一个胶东士人正直宽广的胸怀和幽默豁达的性情,为清代康雍诗坛增添了一抹清新淡雅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兰翠 《齐鲁学刊》2007,(4):70-74
唐代墓碑文空前繁盛,与南北朝相比,唐人自撰墓碑文的现象十分普遍,小人物和女性墓碑文增多,文学色彩增加。透视这些墓碑文,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士女对于性情温良、追求个性、简傲狂放以及怀抱利器、饱读诗书等才学的崇尚。士女们的这些优良品行和过人才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时社会群体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对于唐代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引领高尚的士女道德风尚,起到了很好的促动和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谈到征戌诗,人们自然想到其高峰唐代.然而,它的发轫,却要一直追溯到《诗经》.而且,征戍诗向来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唐代以前,它的基本主题和表现形式就已经形成.所以深入研究自《诗经》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征戍诗的发展轨迹,对发掘这类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乃至全面揭示盛唐边塞诗的繁荣原因,都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宋诗尚理,已成为千古定论。虽然后代对其褒贬不一,但谁都不否认其中存在着不少脍炙人口,充满了理趣的诗。苏轼作为宋代杰出的代表诗人,在其毕生丰富的创作中,也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颇耐寻味、富于理趣的诗篇。本文试对苏轼的这部分诗及其产生原因作一粗浅论述,以期对苏轼诗歌的理趣特点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