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警察出庭作证,必须有三个前提性的条件:警察具有证人资格、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直接言词原则或传闻证据规则。我国警察虽然在法律上有证人资格,但缺乏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直接言词原则。因此,如要在我国确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并使其有效运作,还需完善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刑事诉讼中真正确立起直接言词原则。  相似文献   
2.
从原则的形成过程与背景来看,实事求是主要是一种学习态度与工作方法,而不是一种目标.近年来,随着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实事求是原则在刑事诉讼中不断受到质疑,不少人把刑事诉讼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归责于实事求是原则的坚持.其实,我国刑事诉讼中之所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原因不在于实事求是原则的坚持,而在于将实事求是误认为一种价值目标来追求,在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价值目标设置不合理,重打击犯罪,轻人权保护.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准确认识实事求是原则的性质与定位,重新合理安排刑事诉讼法的价值目标体系,而不是抛弃实事求是原则.在刑事诉讼法的研究以及刑事诉讼的立法与司法中,我们应当继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但应当受到所要实现的刑事诉讼价值目标的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3.
国外刑事检察权限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检察机关虽然大多属于一种行政机关,但各国检察机关的刑事检察权限并不完全相同。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是否有侦查权、起诉自由裁量权的大小及限制、是否有刑罚执行权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诉讼价值观念、权力观念方面的因素,也有诉讼传统、刑罚目的不同的因素。因此,我们改革过程中借鉴国外检察制度时不能不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客观追诉原则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大多数国家在刑事立法上都予以了明确体现,但在司法实践中却有着诸多与其相背离之处。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有检察官自我行为合理化的需求、检察机关与侦查机关协作关系的保持以及外部压力等。由于不同的宪政体制下的检察机关定位不同,保障这种客观追诉原则的措施是不一样的。在其他大多数国家,由于检察机关的行政机关的定位,主要通过提高检察权的独立性与司法制约来实现。在中国,关键在于赋予检察机关和检察官应有的独立性、在检察权行使过程中适当引入外部制约机制、设立庭审前证据开示制度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