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统计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之维:对电视纪录片本性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80年代末,随着一系列电视纪录片在国际电视节上频频获奖,电视纪录片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对它的研究也日渐兴盛,包括对电视纪录片本性的研究。而把其本性界定为纪实或纪实性和真实或真实性的,颇为流行,如“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纪录片是时代的文献笔记与历史备忘录”、“真实性是纪录片赖以存在的美学基础”、“纪录片的本性是纪实”、“纪录片要求直接拍摄真人真事,要求无假定意义的事实真实,不允许虚构事件,不允许造假情节”等等,不一而足。①那么,电视纪录片的本性果真是纪实或真实么?1.“纪…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现阶段,GDP核算是一项难度较大、时效性较强的工作。当前GDP核算中产生两类难以短期内解决的问题,一类是“算不准”的问题,另一类是“不算准”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把算不准的问题归结为非主观因素,把不算准的问题归结为人为因素。我们认为,非主观因素至少包括以下几种原因: 1、统计的慢半拍效应。在人类实践中,统计与经济的关系,如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统计发展总是落后于经济发展,统计改革总是滞后于经济变革,统计总是比经济活动慢半拍,总是先  相似文献   
3.
审美意象的结构分析吴风在中国古典美学里,意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从思维方式上看,它衍生于先秦《易传》的“易象”和庄子的“象罔”。南朝的刘勰在美学领域首创“意象”一词。自唐始,许多论者开始关注意象,屡以意象论述诗歌分析书法。到了明代,意象说真正成...  相似文献   
4.
情景双收:审美意象的深层结构读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典美学里,意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从思维方式上看,它可以追溯至我国汉文字的创造。就最初雏型言,它直接衍生于先秦《易传》的“易象”和庄子的“象罔”。东汉王充《论衡·乱龙篇》首见意象一词;“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但作为美学范畴的意象,则为庸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首创:“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自唐始,许多论者开始关注意象,屡以意象论述诗歌、分析书法。到了明代,意象说真正成为气候,这时的很多美学家不仅从各个侧面探索意象的深层内涵,而且还把意象看作是艺术的真正本体(如王廷相在《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中曾说到:“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粘著,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难以实求是也。……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到清代,王夫之、叶燮、石涛、刘熙载、郑板桥筹人对意象的内涵和特征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规定,意象这一美学范畴呈现出总结性的成熟形态。 我认为,在中国美学史里,意象之所以能跟许多其它的美学范畴相区别,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记者从以往的拍新闻、写报道到目前的走上屏幕进行现场采访报道,是电视新闻发展的一大转折,也受到观众的极大欢迎.但是,随着短暂的新鲜感的消失,人们在肯定电视现场新闻这种形式的同时,发现了电视新闻记者在电视屏幕形象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人文精神的底蕴,缺乏必要的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电视新闻记者应该珍惜每一次现场采访报道的机会,平时炼好内功,加强文化和道德两方面的修养,注意语言表达和仪表神态的到位和完美,完善公共人格、媒体人格、个休人格的形象体现,在感性与理性、显意识与潜意识的把握上体现记者的风采,使电视新闻记者的屏幕形象更加完善,使电视现场新闻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落实民族政策,发挥引导作用。五峰民宗局把落实民族政策当做扶贫攻坚的主要工作来抓,通过宣传、检查、督办等工作,促进民族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省委省政府“三个文件”的落实,通过县民宗局的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大力扶助五峰的脱贫攻坚“五大战役”和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扶持五峰2000多万元,实施“援少工程”扶持2000多万元,落实民族政策财政转移支付1200万元。实施项目扶贫,发挥带头作用。五峰民宗局在申报民族专款项目过程中,严格遵循省民宗委制定的“五优先”原则,优先解决土家族聚居区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重点扶持县…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典美学里,意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在漫漫两千多年里,有关审美意象的理论十分丰富.如果对它作大致的划分,先秦两汉可谓审美意象论的萌芽时期;.魏晋南北朝可谓审美意象论的创立时期;唐宋元明可谓审美意象论的展开时期;而清代则为中国古典审美意象论的成熟和总结时期.由于古代许多诗论者和画论者直接把意象界定为诗歌、绘画等艺术作品的本体,因此.对古典审美意象论的历史嬗变作些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或能对我们认识中国古典艺术的美学本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潘知常的《生命美学》是国内近年来诸多美学论著中极有特色的一本。洋洋25万言,处处洋溢着作者执着的忠诚和奔实的热情,抽象的哲理思辨与华美的艺术文笔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显示着作者深邃、透切的思考和活跃灵敏的才思。书中思想的灵光频频闪烁,许多观点使人颇有耳目一新之感。纵观全书,笔者对其中以下几个特色尤感兴趣: 其一,美学视界的转换。作者开宗明义地申明:以往以对象世界为核心的美学是无根的、冷冰冰的美学,把美、美感、审美关系等等当作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以理解物的方式理解美学,在这种美学中,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和生存体验被忽略了,审美的本体意义、存在意义和生命意义被遮蔽了。美学要改变自身的形象,就必须以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作为自己的现代视界,必须在人类自身生命活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新中国六十年新闻史为基本考察对象,将政党政治与新闻党性原则联系起来,重点探讨两者之间的历史互动关系,并以政党政治的兴衰作为理解中国新闻史的一条理论路径,并由此作出相应的历史解释.文章的理论核心要点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的框架下建立起来的政党政治思想价值体系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新闻事业和文化艺术各领域,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历了由“政治化”向“去政治化”的转变,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在此转变过程中也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吴风 《社区》2008,(27):34-34
秋季是万物成熟、喜庆丰收的季节,也是秋风萧瑟、千树落叶、万花凋谢的季节。中国文人大多悲秋,唐代“大诗豪”刘锡禹的一首名诗曰:“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人庭树,孤客最先闻。”《红楼梦》中也有“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的动人诗句。殊不知,文人的悲秋凄凉并不是无病呻吟。科学证实,悲秋确有原因,且是多方面因素在人们情绪上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