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大名旦”时期是男旦艺术发展最为繁盛、艺术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此阶段男旦表演艺术形态及高度艺术成就的取得和其特定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艺术文化土壤等相关因素密不可分。在新时代背景下男旦群体自身地位的本质改变,以及男旦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表现出全新的风貌和特征,男旦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变迁里摆脱了“私寓”禁锢,在艺术道路上表现出高度的自觉和主动,铸就了男旦发展顶峰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西方后现代消费社会中产生的话语景观,近年来一些中国学者为了解决文艺学学科建设所面临的困境而将其引入中国,但是,语境的错位注定了这只能是一次尴尬的话语移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针对溶栓治疗及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留置溶栓导管进行溶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烧伤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留置溶栓导管进行溶栓。结果 5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烧伤患者溶栓治疗7~10天血栓完全溶解,血管通畅,于滤器置入第10~14天内成功取出;2例60岁以上患者溶栓治疗超过14天,滤器未取。结论对7例烧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原因进行分析,做到严密监护,积极预防,尽早发现和处理深静脉血栓,对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媛 《北方论丛》2011,(1):107-110
在中国,现代性追求始终和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及如何建构民族文化身份这两大问题纠缠交融在一起,这种纠缠交融本身就构成了中国现代性的复杂内涵。但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知识分子出于对进化论的盲目崇信,专注于在线性发展的时间语境中界定"现代",忽略了现代性所应具备的复杂性。这种对现代性的单维体认方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辐射机能,对以后的新文化和新文学建设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人吴宓立足于博采东西、并览古今的理论立场,打破了"中学"/"西学","旧学"/"新学"之间的界线,形成了以"整合"为基本特征的诗学现代性建构理路。三境说作为吴宓在诗学研究上的重要成果,即是其整合中西古今理论资源建构诗学现代性的一个典型实例。吴宓这种以"整合"为基本特征的诗学思想为中国现代诗学的发展进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学界对学衡派乃至对整个文化保守主义的观念转变过程,将吴宓诗学思想的研究状况划分为冷落期、尘封期和复兴期三个阶段,并对复兴期中理论界围绕吴宓诗学思想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以期展望吴宓诗学思想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孙媛 《唐都学刊》2011,27(1):102-106
从吴宓的文学批评实践入手,分析论述了吴宓文学批评所秉持的标准和方法。指出道德与审美构成了吴宓进行文学批评的两重标准,而"义理派"的文学批评方法又使得呈现于吴宓文学批评文章之中的道德宣喻和情感体察都超越了随机和率性的层面,具备了严肃的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障水平较低,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反向抵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不足的问题,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从法律、经济、社会3个方面对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反向抵押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制约这一制度实施的法律障碍在于是否会对公有制造成冲击、是否会悖离代际公平的理念、法律配套不健全,进而以权利设置的法律逻辑,即权利性质、权利主体、权利客体、权利内容、权利期限为线索探讨突破障碍的法律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从英汉两民族的自然地理、政治、伦理等方面出发,对比英汉亲属称谓语在年龄和辈分、父系和母系、性别、血亲与姻亲以及亲属称谓与泛化等方面的差异,并针对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亲属称谓语的翻译方法,如归化法、概括法、简化法﹑统一法﹑直译法等。  相似文献   
10.
民主和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曾多次阐述了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思想,将其作为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并且一再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与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将主要从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形成条件,民主与法制思想的关系以及民主与法制思想的历史作用三个方面对邓小平的民主与法制思想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