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7年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会议,对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去向作出了原则性的决策。土地革命前期,毛泽东在从事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将八七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进行了具体化: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土地改革政策;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党的思想路线;规定了红军的建军思想和作战原则;阐明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毛泽东提出的这些主张,解决了八七会议所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对八七会议做出了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制定了“解放台湾”的总方针来解决台湾问题。建国初期,主要考虑的是用武力方式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主要是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毛泽东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对推进祖国统一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在当时指导对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争取了部分寓居海外的国民党要员返回了祖国大陆,对台湾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思想也为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提供了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民盟对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现代化发展思路;强调了以政治民主化为核心的政治现代化建设理念;制定了有利于提高国防现代化水平的对策和措施;找到了能够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正确道路。民盟提出的这些现代化主张,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有着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和谐社会建设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经验: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注重建立各项制度,维护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大力发展思想文化,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高度重视社会治理,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调动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领导能力。这些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共“八大”将党的对台政策由武力解放调整为和平解放有着复杂的背景:国际形势的趋于缓和;台湾岛内形势的趋向稳定;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变化;美台军事合作关系的加深;两岸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共识等等。这种政策的调整,孤立和抑制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为后来党提出一系列新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后期汪精卫的叛变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他叛变的根本原因,是其资产阶级属性使然。然而,迎汪复职、拥汪反蒋中对汪精卫的过分迁就,导致了他随后的巨大心理反差,使其认为共产党不可依靠,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也不可依靠,国共迟早要分家;工农运动中的过激行动,造成社会秩序动荡,军心不稳,对汪精卫急速右转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莫斯科五月来信及罗易的泄密,更是在客观上加速了汪精卫分共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形成和发展为例,着重考察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认为共产国际在策略上对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指导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共产国际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为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有利的客观环境;共产国际对毛泽东领袖地位的支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重要的主观条件.由此带来的启示就是:必须以辩证的眼光,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对于今天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图谋;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可采用武力解放或和平解放两种方式。毛泽东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对推进祖国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浅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兴起并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一股社会思潮,曾经产生过众多的流派。这些流派尽管纷繁复杂,但也都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征。把握这些主要特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这种思潮。  相似文献   
10.
全面抗战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给予了密切关注:维护毛泽东在中共党内的领袖权威;帮助中共开展马列宁主义学习教育;指示中共拓展党组织和健全组织制度;建议中共加强干部管理工作;规劝中共纠正整风运动中的偏差。共产国际、联共(布)的这种关注,对于中共加强自身建设及其领导人民争取抗战的胜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