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城市集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各式各类的物质技术要素和人文社会要素,是"社会体系"(人的关系系统)和"技术体系"(人造物的功能系统)紧密耦合的复杂系统。以"社会-技术体系"为分析视角,对《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应急体系发展规划》文本进行解析,发现其在应急能力建设上具有聚焦城市抗冲击力、推行多元主体治理和综合防范等创新,对今后地方应急体系发展规划编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由于地域和时代的差异,古代诗词中某些简单的字词被人望文生义地曲解了。本文凭借前人无法比拟的丰富资料和思维方法,弥补了前人注释中的一些缺憾,这对于文学乃至历史的研究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苏轼诗歌创作的分期问题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轼诗歌创作的分期问题新探方然学术界历来十分重视苏轼诗歌创作分期问题的探讨,然而众家持论多异。苏辙以为:苏轼“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谪居于黄(州),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又说:“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①大抵以苏...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建设全面的改革开放,极“左”路线对民族学的干扰和破坏得到了清算。随着民族工作新局面的打开,民族学研究才真正开始勃兴。全国的民族研究机构不断建立健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率先成立了民族学研究所,涌现了一批中青年研究者,取得了不少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许多全国规模的重大课题,取得了重要突破,西南六江流域民族综合考察,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考察,瑶族发展史整体考察,中国各民族体质调查等课题硕果累累,极大地显示了民族学研究的实绩,标志着民族学整体建构科学化与系统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决定晚唐文化背景的两个重要因素,是科举的衰落和都市生活的商业化。由于文人生活道路的转变和情绪的波动,晚唐文学倾向中的抒情性更趋于人本,更贴近市民生活,文学审美的价值取向更偏向“重美求真”,在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晚唐风情”。  相似文献   
6.
变迁社会中的社会信任:存量与变化——1990—201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信任是社会资本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社会信任水平的高低与社会稳定与和谐紧密相关。本文利用1990年至2010年间12个全国性调查的数据资料,探讨了转型期中国社会信任的动态变迁。研究分析表明,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是一个具有高社会信任程度的国家,并就社会信任水平较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我国公民的年龄与教育水平是影响其社会信任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简单化的阶级分析方法不仅使文学批评脱离艺术真实,而且使批评者对社会常识的自然体悟,对史实细节的基本辨别,失去了起码的标准。前人对白居易《卖炭翁》诗意的阐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唐代宫市有一个演变、蜕化的过程,“白衫儿”并非后宫的使者,“苦宫市”的诗旨在于暴露宦官专权的危害,其矛头并非“直指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  相似文献   
8.
常见的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一种偏向:过于注重分析文学课文的倾向性,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作品留给人的审美意味。产生这种偏向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忽视对教材的深入领悟,把文学作品丰富的意义理解得过分单一化;其二是教学角度的选择和把握常常受既定思维模式的限定,导致顾此失彼的毛病。本文将通过对以下两篇课文的分析,立意剖析和说明上述弱点及危害,笔者希望由此而引发类似的讨论,借以深化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其一:应挖掘《项链》一文所包含的劳动教育观点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表现资本主义制度下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油污司法解释》)的出台,对我国船舶油污赔偿法律制度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由于司法解释本身的限制,《油污司法解释》不能对我国船舶油污法律制度提供完善的法律规定而仅能做补充性规定。因此,针对目前我国船舶油污赔偿法律现状,参考国内外的各种立法案...  相似文献   
10.
培育公务员的生态文明素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科学地测量公务员生态文明素养可为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提供依据。结合访谈和文献,提出其测量方法的设计遵循综合的,坚持全面、发展和联系的原则,框架结构包括知识、意识和行为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一般素养和职业素养两个亚维度,并设计出具体指标。以2015年北京市421名公务员的问卷调查为样本对指标做分析证实,包括34个题目,内容涵盖生活常识、政策知识、生态价值观、生态与其他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活习惯、公共环境行为、节约办公七项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