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6 毫秒
1.
郝懿行(1755—1823),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补户部江南司主事,无意仕途进取,浮沉郎署27年,一官未迁。郝懿行潜心著述40年,“学问渊博,经术湛深,嘉庆年间海内推重”,留下著作数十种,遍及四部,《春秋说略》和《春秋比》是其经学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2.
《春秋》襄公十年春记载 :十二国诸侯“会吴于。夏五月甲午 ,遂灭阳。”《左传》记载此事 :“晋荀偃、土请伐阳 ,而封宋向戌焉。……甲午 ,灭之。”[1 ] (襄公十年 ) 十二国诸侯会于 ,目的是与吴王寿梦相会。作为晋军副统帅的荀偃、士 ,何以要节外生枝 ,合诸国之力灭亡与中原各国并无关系的小国阳而封宋国的向戌呢 ?杜预解释说 :“以宋事晋 ,而向戌有贤行 ,故欲封之为附庸。”[2 ] 但无故灭亡一个源远流长的独立小国 ,封赏其他诸侯国大臣建立附庸国 ,在春秋时期既无此类例证 ,也与情理不合。所以杨伯峻先生对杜说作了修正 :“…  相似文献   
3.
《公羊传》解经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本是鲁国史官原始记录的档案汇编 ,是纯粹史书。专门解说《春秋》的《公羊传》 ,却基本上不解其所载史事 ,而是用望文生义、断章取义、节外生枝、无中生有、任意曲解等方法 ,阐释出种种所谓《春秋》之义。《公羊传》所说《春秋》之义 ,在政治理论建设方面的贡献功不可没 ,但就其解说《春秋》本文的学术意义而言 ,则几乎一无可取。  相似文献   
4.
周初封建,周公旦受封于富庶的"太(白白本)之虚",建立鲁国;太公望受封于东海之滨的营丘,建立齐国.齐、鲁虽同为东方大国,但据"周之宗盟,异姓为后"①的原则,鲁国在实力和地位上都明显居于优势,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春秋初年.可是不久,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逆转,鲁优于齐,转化为"鲁为齐弱",两国关系也形成鲁受制于齐,终春秋之世未能改变.春秋时期齐、鲁关系的变化耐人寻味,值得研究.一、春秋时期齐、鲁关系的变化<一>地位、实力,鲁优于齐(隐元年——庄十三年)春秋初年,由分封造成的列国地位与实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义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先要明确孔子学说的基本内容。对此,学界的认识大歧。笔者同意这种观点:孔子学说内容虽然广博,但其中心是关于个人修身的理论,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仁和礼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孔子解释说:仁者“爱人”。爱人从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开始,是谓孝悌,故孝悌为“仁之本”。与人交往,忠信是准则。忠即待人诚实,为别人做事尽心竭力;信即言而有信。忠信是与人交往中的仁。由忠信推而广之,就是“泛爱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是仁的“极至”,孔子认为这已属于圣人境界。勇、不忧、其言也訒等是仁者的行为特征。“已所不欲,勿  相似文献   
6.
“春王正月”王字浅说《春秋》经文,每年第一条必是“春王正月”,若正月无事可记,则必书“春王二月”或“春王三月”。春和月份无需解,何以必书王字?《公羊传》说是为强调“大一统”,何休引申说是为通夏、商、周三统;杜预说是专指周平王,以正《春秋》之始;桓公年...  相似文献   
7.
自平王东迁,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士阶层悄然兴起。各国诸候在争霸或自保中都急需招揽人才,士阶层也正在积极寻求参政机会,双方结合是必然趋势,如何结合是时代重大课题。孔子站在士阶层立场上设计的君主选官方式、士阶层谋官途径和为官原则,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在中国社会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后世也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孟子《春秋》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中关于《春秋》的三节文字,是《春秋》学史的源头。其内容大致包括:一、“《春秋》作”的时代背景;二、孔子作《春秋》;三、《春秋》之义;四、孔子作《春秋》的意义。孟子认为,孔子作《春秋》旨在反映世道衰微,与三王盛世形成强烈对比,为重建王道政治奠定了基础。孟子对《春秋》的认识,充分体现着他理想中的王道的破坏与重建的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9.
“商奄之民”与殷人同为商人后裔 ,故鲁、卫“皆启以商政” ;商、周均为农业民族 ,故鲁、卫“疆以周索”。夏人处于游牧阶段 ,其生产生活方式适用于戎狄部族 ,故晋国“启以夏政 ,疆以戎索”。齐太公望初封时也“因其俗 ,简其礼”。顺应原住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 ,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施政 ,是周王室为新封诸侯制定的共同原则。周初分封是周人对异姓部族邦国原住居民进行直接统治的初次尝试 ,由此引起中国古代社会发生重大变化 ;而上述原则是周初分封得以成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杜预“礼经”说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预著《春秋经传集解》首次提出孔子“遵周公之遗制”作《春秋》,《左传》五十“凡”就是“周公所制”的“旧典礼经”。其实,杜预“礼经”说既不符合他引以为据的《传》文本意,也与五十“凡”内容相违背,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