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5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衡是汉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论家、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像张衡这样"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把千龄,令人敬仰"。正因为张衡是一位具有多方面突出成就的伟大人物,他才成为中国历史研究中焦点对象之一。到目前为止,有关研究张衡的文章和专著早已超过百种以上。本书就是在吸收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张衡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本书是一部对张衡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说本书对张衡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是因为它所研究的不是张衡的个别问题和某个方面的成就,而是对张衡的…  相似文献   
2.
朱绍侯 《南都学坛》2007,27(3):24-28
周公、召公在武王灭商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武王逝世后,成王年幼即位,周公践阼,行政当国,召公任太保,为周公的助手。周公、召公“分陕而治”、“东征平叛”、“创建成周”、“教导成康艰苦创业”,为周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促成了“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年不用”的“成康之治”兴盛局面。实际上所谓“成康之治”,就是孔子所赞颂的“周召之治”、“周召之业”和“周召之迹”。  相似文献   
3.
<正> 在汉代的中央三级保卫制中,卫尉属下的八屯卫士是一支宫城保卫的主要力量.但是,我在拙文《略论秦汉中央三级保卫制》中却没有提及,这主要是由于各种文献资料对卫尉八屯记载的含混不清,而且分歧很大.现在准备对这一问题作点小的考证,以求教于方家.下面先介绍有关卫尉八屯的主要资料,并稍加解释,最后再提出管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历史发展规律来看,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人民要求国家统一的意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事实早已证明: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都要求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割据。“五洲同盟”与“中天八国王”是我国农民起义中提出的要求国家统一的口号和称号,前者是由少数民  相似文献   
5.
西晋王朝自司马炎建国后,即推行了一条“以孝治天下”的儒家反动政治路线。他大搞亲亲主义,大封司马氏子弟为王,一连封了二十七个王。这些王国都占有形胜之地,握有军事、政治、经济大权,实际都是独立王国,这就埋下了封建割据混战的祸根。同时,西晋各级政权都掌握在腐朽的门阀地主手中。在九品中正制的保护下,“上品无寒  相似文献   
6.
论汉代的名田(受田)制及其破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名田制是商鞅变法时所建立的土地制度,并为汉代所继承,但在史书和秦汉简牍中,从未见过名田(受田)制的具体内容。《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保存有吕后二年颁布的以军功爵高低及其他身份为依据的受田受宅的律文,才第一次知道高爵获得者所得到的惊人受田数字,证实了汉初确实培植了一大批军功地主。该律令还证实了名田制是一种有受无还的土地长期占有制。但汉政府为了确保税收,对授出的土地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能干预和调整土地的再分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长期占有逐渐转化为私有,并导致汉武帝时期出现的汉代第一次土地兼并高潮,名田制遭到彻底破坏,到东汉建国,受田制再也没有恢复,历史进入了豪强地主掌权时期。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 ,在军功爵制中有官爵、民爵之分 ,实际上所谓“民爵八级”是西汉中期以后军功爵制轻滥的产物。《二年律令》有关军功爵制的律文记述 ,在西汉初年军功爵曾划分为侯级爵、卿级爵、大夫级爵、小爵四大等级 ,与刘劭《爵制》中所提到的四个等级基本吻合。军功爵制中四大等级的披露 ,使军功爵制研究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在刘备三顾茅庐时,便提出<隆中对>,为刘备指出发展方向和治国方略.<隆中对>前后可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劝告刘备不要与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争锋;要与占据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的孙权结盟,不要为敌.指出刘备的发展方向是占有荆州和益州.后半部分为刘备指出五点治国方略和战略部署:(一)联吴抗曹;(二)跨有荆、益;(三)西和西戎,南抚夷越;(四)内修政理;(五)两路出军,一向宛、洛,一出秦川.这五大治国方略和战略部署,由于关羽大意失荆州而受到严重打击,使"跨有荆、益"和"两路出军"的计划落空,吴蜀联盟中断,但诸葛亮在"联吴抗曹"、"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等方面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开发四川、云南、贵州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  相似文献   
9.
汉代封君政治地位的变化,一般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对于汉代封君经济地位的变化,则不甚了了。特别是对封君衣食租税制的具体内容,更是若明若暗,无法说清。 在汉初,封君的含义比较广泛,凡是获得七大夫以上爵位的人皆可食邑,凡食邑者,都可称为封君。但封君中最有权势的是王、侯两级,再次一等的是关内侯。本文所研究的封君衣食租税制,主要是指王、侯两级,也兼及关内侯。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代土地制度与生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秦汉土地所有制的形式问题,中国史学家的意见分歧很大。侯外廬先生认为秦汉时代的土地所有制是“皇族壟断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他说“自秦汉以来这种土地所有制形式是一条紅线贯穿着全部封建史”,[注一]并且明确的指出“皇权壟断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的法典化,在汉武帝时已经完成。[注二]同时侯先生也提到在“皇族的壟断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之外,也有“许多领主占有制以及一定的私有制并存在的,首先是所谓豪强地主的“占有权”,其次是农民当做自己的土地的“使用权”,甚至有一定的土地买卖权。[注三]等土地占有形式相并存,侯外廬先生的论点,得到了李埏先生的支持,李先生虽然批判了侯先生所提出的“皇族壟断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名词用得不够恰当,而应当用“封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