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三虎 《探求》2004,19(3):29-37
本文主要研究技术空间发展的全球化和本土化两条进路的相互关系,认为极端的技术全球主义(技术全球化正在消除一切民族界线障碍)和技术民族主义(防止技术全球流动,维护国家利益)必然存在着冲突,但实际的情形却是技术全球化和技术本土化处于共生演变之中,或称技术全球本土化,因此只有奉行一种积极的新技术民族主义政策(启动技术全球化杠杆,维护国家利益),才能真正立足技术本土化,通过国际合作应对技术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李三虎 《探求》2004,(1):4-10
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在技术创新对现代化建设影响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吸取中国传统文化营养对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不断探索的重要理论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在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概念丰富和发展基础上,针对新世纪头2年战略机遇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目标,它向我国未来技术创新作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提供了一种更高的任务定位。按照国家战略需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要求,我国应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对于技术哲学史,人们一般将它分为三个代际:第一代技术哲学源于前技术哲学史发展;第二代技术哲学可被称为经典技术哲学;第三代技术哲学(和正在兴起的第四代技术哲学)可被称为当代技术哲学.可以说,技术哲学历史表现为一种从实体理论到间性理论的发展线索.把技术间性理论作为当代技术哲学的一种发展方向选择,是对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和客体间性概念的极大发挥.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省或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地方精神.近年来,不少省市都在提升自身的精神和价值.北京精神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上海精神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汪洋书记首次将新时期的广东精神表述为"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在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围绕新时期广东精神,笔者探讨两个问题:一是怎样理解新时期广东精神;二是广州如何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  相似文献   
5.
李三虎  李燕 《探求》2012,(1):5-15
对于科技与文化的关系,从文化来说,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强调科技对文化的带动作用。但从科技方面来说,科技创新本身需要从文化上加以建构,以便聚焦对自主创新的文化认同。目前自主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一项"国家经济命令",其文化建构至少包括如下四个层面:一是自主创新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创新成果,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注重其对自主创新理念的意识形态建构作用;二是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适应自主创新话语的本土文化解释,以便将创新文化意向呈现为一种民族认同;三是在突出国家、区域创新角色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以内生创新为中心的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四是着眼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借助"学习型社会"概念,将自主创新展示为一种公民生活方式。通过这种创新文化建构,就是要提高对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高度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政治话语。采用政治话语分析方法,探讨与意识形态、本质归属和发展规律三个主题相关的政治话语方式以及相应的政治态度或情感表征,就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渊源和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新表达以及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揭示,概述其措辞的语言特征,对其话语蕴含的新时代表征进行说明和解释。这种分析表明,习近平话语战略是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名",是要使中国共产党以新的姿态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在目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潮中,希望这种研究有利于深化人们对它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公正论题:马克思中国化的当下政治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三虎 《学术研究》2007,3(5):17-24
有关公正论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曾经展开过要么主张马克思为资本主义公正辩护要么认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不公正的激烈思想论战。对于这种论战进行细节性分析,我们参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应该对公正论题采取一种批判—建构的整体分析方法。由此进入马克思中国化的当下政治话语,从中可以辨识出我国学者关于公正论题的三条理论线索:最小化公正命题虽然不完全忽视整个社会公正问题,但出于发展效率或活力考虑,认为资本剥削符合公正理念;最大化公正命题尽管不排斥有活力的物质财富积累,但基于对广泛的社会不公现象的观察,更为强调公正价值理想追求的批判意义;过渡性公正命题则诉诸主流意识形态,把公正价值实现贯穿于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相互统一的公共制度安排。鉴于最小化公正命题与最大化公正命题之间存在某些理论差异,本文强调要在承认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包含公正观念的理论基础上,沿着过渡性公正命题线索,在实然与应然相统一的辩证道德实践意义上完善马克思中国化的公正理论,以推动公正价值实现的道德实践运动。  相似文献   
8.
生态的政治化与政治的生态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从生态问题到政治关注这一全球发展态势的透视 ,以及对当代我国社会生态与政治交互作用的分析 ,强调生态问题和政治的紧密关联度。揭示了生态问题对我国政治层面的影响 ;从理论上厘清了我国生态政治化过程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提出了解决生态政治化问题的途径是采取综合性措施 ,努力促进政治生态化 ,从而提高我国政府、群众、个体在政治维度上对解决生态问题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9.
技术伦理的休谟难题解--走近马克思的技术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三虎 《探求》2005,42(1):14-20
当代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的非人文效应、生态危机等伦理问题,迫使人们重新提出事实判断与道德判断是否通约的休谟伦理难题.本文从马克思的技术伦理思想中寻找对休谟伦理难题的真正解答,希望能够对人们就当前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做出诊断和为未来技术发展的伦理秩序建构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自主创新、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三虎 《探求》2006,(1):4-7
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化战略基点可以通过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得到强调,它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则可以诉诸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得到显现。在这种意义上讲,建设节约型社会通过将节约理念贯穿于自主创新能力或者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直接有利于以自主创新来真正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