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论述了"我命在我不在天"命题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分析了该命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指出该命题所蕴含的在"效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等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的个性、促进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等均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依据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以明代一个较有影响但学术界尚缺乏系统研究的的道派——灵济道派为研究对象,厘清灵济道派的源起与形成、发展、衰落的基本史实过程,梳理灵济道派的历史脉络及其现状。指出:灵济道派是明代一个以灵济真君为主要崇拜对象、以灵济宫为主要活动场所的道派,它源于五代宋元时期闽人对二徐真人的信仰,形成于明永乐年间,成化年间发展到鼎盛,之后逐渐衰落并流入民间,至今在福建民间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社会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改革应从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目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具有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首先,二者的提出是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其次,二者在内容和要求上是内在统一的;最后,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而构建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灵济道派是明初在皇室的直接扶植下而形成的一个新道派,它源于对灵济真君的信仰,本文在学术界首次使用"灵济道派"的概念,并从宗教的基本要素入手,梳理灵济道派形成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把民间信仰与信仰、宗教、迷信混同起来,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经济、认识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只有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加强民间信仰的科学化建设,实行民间信仰问题的委托管理,才能逐步把它引导到积极向上的思想环境上来,并转化为自觉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以湄洲妈祖祖庙和北港朝天宫为例,探讨了闽台妈祖祖庙与分灵庙之间宗教属性之异同,指出闽台的妈祖信仰是一种由巫鬼崇拜发展而来的具有实用功利性、功能性和融合性等特点的民俗宗教信仰,台湾妈祖信仰呈现出"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