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庄子故里辨     
关于庄子故里问题的考辨和讨论,迄今已出现了五种比较有影响的说法,即山东东明说、曹县说,河南民权说、商丘说,安徽蒙城说。这五种说法在地图上标识出来,可形成一个南北狭长地带,庄子一生活动踪迹大致不出此狭长地带,其故里亦必在其中。对这五种说法做进一步比较,可发现各种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都更多地支持东明说。因此,山东东明作为庄子的故里,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谈太平天国的反孔斗争王钧林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他的思想学说2000多年来一直高居于"独尊"的地位,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治国平天下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他本人也被尊为"至圣先师",备受推崇。可是,到了近代,孔子及其思想学说受到了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3.
Overthepasttenyears,moreandmorefarmersinChina'sruralareashavemarriedwomenfromotherprovincesandcities,andinsomeareasthispracticeisveryprevalent.Bytheendof1990,morethanahundredthousandwomenfromotherprovinceshadmarriedZhejiangfarmers,accountingforalmost1%oftheresidentfemalepopulationofZhejiang.Thesewomencamefromapproximatelytwentyprovinces,inc1udingYunnan,Sichuan,Guizhou,Guangxi,Hunan,Anhui,Heilongiiang,andGansu.InadditiontothoseofHannationality,theybelongedtomorethentenothernationalities,in…  相似文献   
4.
《尚书》展现出其愈久弥新的文化张力,现代人从对《尚书》的现代阐释中可以发现历史的规律、观念和思想,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马士远著《两汉〈尚书〉学研究》从清理基本术语、学术文献等基础上,对西汉《尚书》学研究、东汉《尚书》学研究、《书》教传统与汉代政教、汉代称说《尚书》学文献辑考等进行了系统阐释:一是厘清学术渊源,坚持“论从史出”原则,做到正本清源;二是把《尚书》学放在更为宏观、开放的视野里审视,站在学术史的高度看待《尚书》学研究,把《尚书》孔氏家学研究推向深入;三是把《尚书》学提升到理论层面进行考察,全面分析了孔氏《书》教“七观”说思想;四是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两汉《尚书》学研究的背景、渊源、著述、成就和问题等,善于结合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和方法,深入论析、且叙且考,做到了言必有据、据必足考,在坚实的史论资料基础上展示两汉《尚书》学的整体风貌,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5.
论邹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鲁文化与齐文化是齐鲁文化中异同互见的两大文化系统,二者均以周文化为主导,继承吸收殷及东夷文化而各成一体,此谓质同;二者因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针及地理环境、民风民俗的差异而形成各自的文化特色。邹鲁地区因殷及东夷文化的丰硕遗存、更因独受周文化之厚赐,从而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产生了震古灼今的儒家学说和诸如孔、孟等历史文化巨人,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汉代孔子世家有着特殊的继承制度。孔子第八代孙孔谦生有三个儿子:长子鲋,中子腾,小子树。到了汉代,长子孔鲋一支继承殷统,受封为殷绍嘉公;中子孔腾一支继承宗统,奉祀孔子,先后受封为奉祀君和褒成侯。小子孔树一支不在继承序列。孔鲋一支承袭的殷绍嘉公,与周承休公并称为殷周二王后,被尊为"汉宾",无论爵位还是食邑,都明显高于孔腾一支。这种特殊的殷统与宗统的继承制度,与汉代孔氏宗庙祭祀制度有关联。孔腾一支奉祀孔子,承接宗统;孔鲋一支奉祀弗父何,承接殷统。  相似文献   
7.
齐鲁文化对汉民族的形成和壮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齐鲁文化提供了一个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理念:无论夷夏,“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一理念着重强调了民族观念中的文化因素而非血缘和地缘的因素。后来,齐鲁文化由地域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又进一步强化了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理念,使得汉民族不断吸收新的民族成分,不断壮大。由于继承并发扬光大了齐鲁文化的优良传统,山东人比较最有做中国标准人的资格。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是汉代大儒,他对孔子创立的仁学非常重视,从三个方面做出了创新与发展。一、孟子认为仁源于人的恻隐之心;董仲舒则认为仁是天的本质属性,仁取之于天,从而确认了仁的外在的超越性本源。二、董仲舒继承孔孟的仁爱学说,第一次明确提出仁的博爱原则。三、孟子以后儒家倡导仁义,董仲舒则将仁与义区分开来,认为仁与义有分别:仁指向他人,要求安人、爱人,而不是自爱;义指向自己,要求正我、修己,而不是正人。董仲舒的仁爱学说,在儒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代乡村文化的衰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代,乡村文化的衰落,是无可奈何的事。 乡村文化相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两者只有分布上的差别而无性质上的不同。乡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根柢。一批又一批文人学士经由科举考试或其他途径,从乡村来到城市,同时也把文化输入城市。由于在重土观念的支配下,绝大多数从政或游学的士子,都将他们离家在外的寓居之地视作人生旅途的驿站,最后还要返归故里,只有故里才是他们心理情感上真正认同的归宿之地,所以告老还乡的士子又将文化带回了乡村。此外,还有不少由于种种原因一辈子不离故土的乡村知识分子,他们设馆授徒,教授乡里,其中亦不乏学问高人。这样看来,乡村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汪洋大海,而城市不过是这汪洋大海中零星散处的岛  相似文献   
10.
"五四"学人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科学与民主的本土根源。实际上,科学与民主在"轴心时代"的西方与东方,比如,在古希腊与古中国,同样属于一种根源性的存在。论科学,古中国不输于古希腊;论民主,古希腊既有实质民主也有形式民主,古中国则只有实质民主。我们之所以在本土文化里追根溯源,目的无非是通古今之变,证明科学与民主亦属本土所固有。既然为本土所固有,那就不必在根源上"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汲汲于外求。所以,我们应该认同现代新儒家坚持的返本开新的文化理念,回归本原,接续传统,创造历史,开启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