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新型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是针对广域网环境专门设计的,数据的处理通过各节点所设置的代理来进行分布式计算,不仅能实现全网络范围内的入侵检测功能,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而且对网络系统和主机的资源占用较低,减少了出现网络瓶颈的可能。还建立了移动代理的新型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理论分析模型,并讨论了该系统的维护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无线Mesh网络链路认知OLSR路由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线Mesh网络性能需求,及其路由所面临的挑战,以OLSR路由协议为基础,提出一种链路认知的路由协议LC-OLSR。协议对节点负载、链路投递率和链路可用性等环境进行感知和推理,获得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路径链路质量评价,评价结果用于路由的优化,达到提高网络吞吐率和负载均衡的目的。仿真表明,LC-OLSR能够提高无线Mesh网络的分组递交率,降低平均端到端延时,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负载均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了最小跳数路由算法的局限性基础上提出了最优跳数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跳数、能量、负载问题,以求在三者平衡中达到网络路由的最优。通过对最优跳数算法进行的仿真,显示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达到平面路由算法的最好效果,即通过传输数据量较小的邻点信息表,就可以高效、可靠地传输有效数据,得到很高的有效数据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IDS系统的分布化、协同化和标准化,入侵检测消息交换格式(IDMEF)相关标准已被广泛地应用到IDS领域中。该文讨论了一种基于IDMEF标准的大规模协同IDS构架,对基于Prelude框架和开发包的IDS协同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和实现,并研究了该架构在CERNET网络中的部署和应用方法。经初步应用证明,该系统可以基本满足需求,达到了IDS的分布化、协同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基础,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方民族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实现高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数据网格环境下,复制策略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网格资源的使用性能,鉴于复制策略对整个网格系统的重要性,该文利用OptorSim网格模拟器,通过构建仿真环境,根据仿真性能评估标准对不同的访问模式,不同数据网格复制策略的仿真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具体研究了仿真软件的数据网格结构、复制策略、作业调度策略、访问模式以及它们对整个数据网格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复制策略可以减小单个作业的系统开销和最大的利用计算单元。  相似文献   
7.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是为了将自然语言转换成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处理的语言而建立的理论体系,利用有限自动机可以对文本信息进行智能化监测,对文本的词法分析可以得到系统监测所需要的信息。该文对有限自动机在BBS信息监测系统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描述了系统的具体实现以及软件界面;对信息监测的三种方式终端监测、运行监测、备份监测的优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实施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界定了软件与软件产业的定义与特征,详细阐述了软件产业的具体内涵,并结合国际软件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美国、印度、日韩等国家软件产业的发展经验。本文同时也对我国软件产业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包括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区域分布、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最后在对国内外软件产业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思路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说明了覆盖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重要方法,是软件动态测试的基本手段。并提出通过基本块存储矩阵和邻接表来处理汇编语言程序流图,从而计算其分支路径数的算法并验证其正确性,为进一步的分支覆盖率计算奠定基础。实验证明,该方法能高效准确地计算出给定汇编程序的分支路径数。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将数据融合技术运用到入侵检测系统中的方法,并提出了一个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入侵检测机制-DFIDM。在该机制中,有多个检测器搜集系统日志文件、网络流量信息、网络数据包等数据,这些数据在通过了本地决策、数据提取和对象提取阶段等预处理过程之后,传送到融合中心进行决策,重点研究了决策过程所涉及的多参数问题。为此,系统设计了检测器可靠性、时间因素、空间因素等五个主要因素参与融合与决策。最后通过实验证明,采用了该机制的入侵检测系统具有更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