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罗蓉 《职业》2011,(32):42-42
新生阶段是学生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和适应期,无论是生活环境、学习方法,还是个人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能否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对整个高职学习阶段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做好高职新生的入学适应教育?如何有效地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这是高职学生工作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要做好高职新生的入学适应教育,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与农村人口控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在农村生育率下降过程中,制度因素起了很大作用,但面对深受传统文化濡染的中国农民,只有从文化角度才能剖析其生育行为的真正内核。本文旨在探寻:1.传统文化如何影响农民的生育决策?2.农民的传统生育观念给未来农村人口控制带来怎样的课题和挑战?3....  相似文献   
3.
罗蓉  唐代盛 《四川省情》2007,(5):45-45,44
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和谐农村,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不仅包括城市化和新型工业现代化,更包括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即生产的社会化、农业的工业化、农村的市场化和企业化,归根到底是城乡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论传统文化对中国农民生育决策的影响罗蓉目前,占总人口77.6%(1993年)的农村人口的生育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在农村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中,经济因素固然是个主要因素,但对深受传统文化儒染的中国农民来说,文化因素对其生育决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  相似文献   
5.
“三结合”的发展与农民传统生育观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所周知 ,生育行为是受生育意愿的影响 ,而中国农民生育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计划生育“三结合”作为以利益导向为特点的新型人口控制的工作模式 ,其运行带来一个极好的“附属效应” ,即加快了农民生育观转变的进程。因此本文意在分析“三结合”的深化发展对促进农民传统生育观转变的作用。一、农民传统生育观及转变的条件生育动机源于生育需求 ,生育需求又受生育观念 (也称生育文化 )的影响。中国农民传统的生育观是传统经济和传统社会的文化体现 ,受家庭文化和村落文化的影响。家 (族 )文化注解着农民生育最原本意义 ,村…  相似文献   
6.
罗蓉  罗澍 《西北人口》2005,(4):15-18
组织农民进入市场是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核心所在。文章通过对西部城市近郊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情况的调查,发现农民进入市场不仅需要保障民办、民管、民受益,而且还需要提高政府的组织和引导水平,同时也需要在土地使用性质、征地安置、金融支持等方面有一定突破,提高农民经济组织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经营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制图基础与计算机绘图是工科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而该课程普遍存在着学时少、课程难、学生不重视等突出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以学生兴趣导向、寓学于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本方法经实践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大部分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事处)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管理。由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及近年来国家人事制度的调整和改革,为适应新的应用平台和环境,本文提出了现阶段云南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需要实现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9.
图式理论和英语阅读理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蓉 《学术探索》2001,(Z1):208-210
阅读并不是被动的解码过程;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是他们的语言知识和图式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陕北民歌堪称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它不仅包含独特的中国地域文化元素,抒情豪放,风格独树一帜,还充满少有的文学审美特质。《西北回响》的译者王宏印舍去了陕北民歌的演唱功能,着重保留和突出陕北民歌歌词的文学色彩,语言采用质朴的白描的笔法,韵律模仿原词的格律,构建出新的寓意关联,其翻译策略凸显和再现了陕北民歌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