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不是通常认为的语篇结构单位,它是以段号为标识的语言片断。段号是书面语言中通过换行和退格形成的与标点符号类似的标识符合,是书面语言的辅助表达工具。段号具有醒目突出的特点,可以(1)表示思维变化;(2)表示转折;(3)表示强调;(4)表示人物、话论转换;(5)罗列事项;(6)标记特殊内容等。段号还可以与标点符号结合使用,增强书面语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与非重叠式动词比较 ,重叠式动词语义上动作性增强 ,语法上自足性增强 ,语用上焦点性增强 ,在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平面上都突出了动词本身 ,体现了其本体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实践表明,汉语词类划分存在词无定类或类无定职以及循环论证的问题。汉语词类问题源于西方语言学,印欧语言的词类是一种有形态制约的句法手段,汉语没有这样的形式手段。汉语词类是一种“赤裸裸”的意义类,由于词的意义与句法功能之间有比较稳定的关联,句法功能可以作为意义同类的验证手段。目前以句法功能为标准划分词类,是为了讲语法方便,这只是一个权宜方案。由于词类是词与句法结构的接口,汉语词类研究应该着力探寻词的意义与句法功能之间的关联,进而转向直接研究词与句法结构的接口问题。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的汉语语篇研究大体可以分为文章学、语法学和话语分析三个时期。文章学时期的语篇研究侧重宏观结构,即语篇直接成分及其关系,以指导写作为目的;语法学时期的语篇研究侧重微观结构,揭示小句组合成篇章过程中的结构层次关系,以描写为主;话语分析时期的语篇研究侧重各种篇章现象,引入了认知、功能观点,解释性成分明显增多。未来汉语语篇研究除了继续目前的研究外,还应加强语篇结构研究,开展语篇理论和语篇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义”德蕴含了“衡量人们行为的准则”“导引人们的正向价值目标”以及“体现侠义道义精神”等。传统“义”德的伦理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义与利、义与忠、义与孝等人伦关系实践中。自春秋以来,“义”德在社会中不仅是统治者治国的纲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亦是正人君子结交的原则,涵育个体人格的依据。传统“义”德不仅可以指导个人价值选择,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宝贵资源,同时也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理念。弘扬传统“义”德,须与时俱进,弃糟扬精,并与道德建设相结合,将其纳入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构建和时代新人(特别是青少年)培育的实践中,丰富其时代内涵,方能赓续其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总结主要成果的基础上,勾勒出汉语语篇研究的框架,并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语篇和语篇特征;语篇单位;微观结构;宏观结构;语篇语境。  相似文献   
7.
津市话名词形式XX儿由单音节重叠后儿化构成,XX儿的所指与X有关。XX儿主要有三种类型:NN儿、AA儿、VV儿,具体表义规则依X性质的不同可以概括为:①NN儿=“N”,②NN儿=“N状物体”,③AA儿=“A状物体”,④AA儿=“A的”,⑤VV儿=“V的”。这些规则之间有联系,从①到②是隐喻,③到④、④到⑤是类推,③到④是重新分析。经过语法化,XX儿从各种表义规则中抽象出纯粹的名词形式。  相似文献   
8.
说明因果反映的是对象间的事实关系,推断因果反映的是对象间的逻辑关系。判断孰因孰果,前者依据的是事实,反映在关联词语上;后者依据的是逻辑,也反映在关联词语上。  相似文献   
9.
象声词是用语音模拟自然声音形成的词。其语音形式在元音、音高、节奏上体现所拟声音的特点,语义内容具有很强的语境依赖性,但也有部分符号化了。象声词语音语义两个方面都受到语言系统的制约。象声词与叹词处在语言与副语言界线的两边,不应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0.
论段号及其语篇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不是通常认为的语篇结构单位,它是以段号为标识的语言片断.段号是书面语言中通过换行和退格形成的与标点符号类似的标识符号,是书面语言的辅助表达工具.段号具有醒目突出的特点,可以(1)表示思维变化;(2)表示转折;(3)表示强调;(4)表示人物、话论转换;(5)罗列事项;(6)标记特殊内容等.段号还可以与标点符号结合使用,增强书面语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