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2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美国Rutgers大学的高级讲师、女人类学家路易莎 (LouisaSchein)可算是研究中国苗族的洋专家。 2 0世纪 80— 90年代她曾经在北京中央民族学院进修 ,并且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凯里和西江苗区做过田野调查。 1 993年 ,她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的题目是《流行文化与差异的生产》(“PopularCultureandtheProductionofDifference :TheMiaoandChina .”Ph .D .diss.,UniversityofCalifornia ,Berkeley)。 2 0 0 0年杜克大学出版了她的专著《少数民族准则 :中国文化政治里的苗族和女性》(MinorityRules:TheMiaoandtheFeminineinChina’sCulturalPolitics,Durham :DukeUniversityPress ,2 0 0 0 )。该书是以作者在贵州西江苗寨的田野调查为基础撰写的一部人类学作品。正好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人类学家王富文 (NicholasTapp)也是一位研究苗族的学者 ,他对路易莎的书有一个评论 ,为我们中国研究人员提供了有趣的文本和独特的视角。现在征得王先生同意 ,将他的这一书评翻译出来 ,使读者对此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3.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居住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部的卡力岗山区的一部分说藏语安多方言,有部分藏族生活习俗的回族穆斯林,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二十多年来的卡力岗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也存在着许多显而易见的不足。本文旨在对这二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做一个学术回顾,以求为今后的卡力岗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从族谱编纂看满族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族谱是民间最常见的传世文献 ,具有追根寻祖、辨别亲疏、敬宗收族等作用。本文指出 ,族谱在民族识别和民族认同方面具有不容低估的现实意义。这里 ,重要的不仅在于甄别史实的真伪 ,而且还在于理解特定社会氛围中族人对于族谱的策略性利用。本文以满族族谱为主要对象 ,将实地调查与文本分析相结合 ,尝试对族谱在民族认同中的功能进行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5.
顾定国 (G .E .Guldin)博士的专著《中国人类学逸史》(TheSagaofAn thropologyinChina ,FromMalinowskitoMoscowtoMao)是在大量访谈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撰写而成的 ,这里刊登的译文是这部专著中的第 3章“外国来访者” ,小节标题是原有的 ,编译中 ,对正文也在不损害原意的前提下略有删改。希望本文对于目前正在讨论的本土化问题有借鉴意义。翻译中曾就有关问题向张海洋博士和顾定国教授本人请教 ,得到他们的热情帮助 ,谨表谢意。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早期外国来华民族学家的民族志作品翻译及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中国民族学的这个早期阶段对于后来以至当下的学科发展走向有不容低估的影响,回顾并正确评价这段学科史有助于民族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学、人类学重建至今已越25年,然而在我们的学术史回顾与总结中似乎长期带有“重描北派”的倾向,并气吞山河地冠之以“中国社区学派”或“中国功能学派”。最近,中山大学的何国强教授以其细致扎实的研究和辛勤的劳作向同仁们展示了真历史的另一面相,对以往的讲述偏差做了纠正。而何教授精心编撰的《粤海虞衡卌一秋——伍锐麟调查报告集》即其劳作成果之一,它生动地再现了一段几乎被人淡忘的学术史华章。  相似文献   
8.
胡鸿保  许斌 《民族研究》2004,(3):100-102
《近代壮族社会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2 0 0 2年版,以下简称《近代壮族》)是一部断代区域史,作者方素梅研究员截取1 84 0—1 94 9年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以广西及其毗邻地区的壮族群体为主要对象,运用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解析丰富的资料,围绕社会嬗变和近代化的关系这个中心,宏观  相似文献   
9.
民俗学被引进中国之初,包括此后一段时间内,对于民俗的界定一直没有脱离民间文学、民间古俗甚至传统历史学的影响。以钟敬文先生为代表的新时期中国民俗学界对民俗的界定大大扩充了其内涵和外延。近年又有人提出了泛民俗的观点,这是对传统民俗界定的拓展。不管怎样,只有将民俗内涵的界定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潮流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凸显出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才会促进学科理论的完善,也才能使其在众多学科中争得一席之地,而不被相关学科淹没与吞噬。  相似文献   
10.
蔡华教授的专著《一个无父无夫的社会:中国的纳人》是近年来研究纳人社会的一部人类学新作,出版后 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同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回应。本文对此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