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范旭斌 《学术界》2007,(6):177-179
公共利益在公法尤其是行政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公共利益是一个典型的不确定性法律概念,它使行政机关在确认公共利益时拥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也给行政机关假借公共利益之名侵害公民权利留下了巨大空间.对此,需要在公共利益与相关概念的比较中把握其内涵,并通过确立一定的判断标准和法律程序,对具体情形中的公共利益作出合理的界定.  相似文献   
2.
关于完善我国紧急状态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紧急状态立法,不仅能防止政府在紧急状态时期滥用权力,而且能确保人权在非常时期不受随意侵害,是一个国家紧急状态时期实行法治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我国紧急状态立法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构建完备的立法体系和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两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紧急状态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公平竞争的经济 ,但当前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问题十分突出 ,已成为改革与发展的严重阻滞。当前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应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来提高市场主体的信用水平 ,通过完善市场规则和加强监管来规范市场行为 ,这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4.
紧急状态下政府行政紧急权力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旭斌 《学术界》2004,(6):56-62
行政紧急权力是政府应对紧急状态时所必须的权力 ,但行政权的强化是一把双刃剑 ,行政紧急权力的设置与行使应当而且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本文在分析法律对行政紧急权力进行规制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紧急状态立法的现状 ,就如何具体规制紧急状态下政府的行政紧急权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旭斌 《学术论坛》2006,2(10):117-121
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法上的确立并发挥作用,是法安定性原则与依法行政原则、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权衡的结果,其目的在于维护法律秩序的安定性和保护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信赖保护原则应贯穿于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但我国目前仅在《行政许可法》中规定了信赖保护原则,不仅适用范围过窄,而且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对此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将信赖保护原则确立为行政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以推动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环境保护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环境保护问题在多边贸易体制内的重要性日趋突出.为了协调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WTO在其法律框架内设置了一系列的环保例外条款,并通过对这些条款的适用与解释来寻求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作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应当深入研究WTO环保例外条款在适用中的新发展,并善于运用环保例外条款来维护自身的环境利益和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日益融合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现行的机构性金融监管体制的弊端,阐述了建立功能性金融监管体制可实现科学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业整体安全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我国功能性金融监管体制的具体步骤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目标公司管理层反收购行为的规制 ,可借鉴英国的立法模式 ,但应允许在一定情况下自主采取反收购措施。即相关立法应在自由和必要之间达成一种平衡。在防止反收购措施滥用的同时 ,保障积极合法的防御 ,以维护收购者、目标公司股东、目标公司管理层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论票据挂失止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据丢失后 ,挂失止付是一种常用的救济措施 ,但我国现行的《票据法》及有关法律规定过于笼统 ,在实践中不易操作。本文针对目前有关法律规定的不足 ,对挂失止付、失票人、可挂失的票据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明确了失票人及可挂失的票据的范围 ,有利于正确运用挂失止付来保护票据的权利人的利益 ,维护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10.
自 1997年 10月 1日起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 )开始正式施行 ,其中的第 12条对新刑法的溯及力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为正确解决新刑法典施行后有关案件新旧刑法规范的选择适用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于 1997年 9月 2 5日、1998年 1月 13日分别制发了《关于适用刑法时间效力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关于适用刑法第十二条几个问题的解释》二个司法解释文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分别于 1997年 10月 1日、1998年 12月 2日制发了《关于检察工作中具体适用修订刑法第十二条若干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及《关于对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