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金融领域的制度变迁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政府在金融权力领域的选择性政策制定与动态调适,主要基于中央内部政策目标的冲突与平衡、金融分权的政治需求、金融事权中央主导性坚持的行为逻辑。地方政府对金融发展、金融监管的态度及行为选择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地方政府官员的个人因素,地方政治传统的影响,地方制度环境与改革舆论压力,地方政府谈判资本的多寡,地方政策选择的政治风险与试错风险权衡等。多重因素之下,中央与地方在金融领域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呈现出分权、合作、互补关系,以及地方的灵活性执行与中央的选择性控制的博弈状况。因此,法律规范之外,政府间行事规则、惯例和非正式协调活动组合应对央地金融权力关系调整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融监管机构第三方侵权责任,以其威慑和补偿功能为欧盟及其成员国所采纳.虽然各成员国的法律安排呈现出差异性,但在欧盟法的努力之下表现出融合的趋势.反观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金融立法中监管权力与责任的不对称,《国家赔偿法》、《侵权责任法》的语焉不详、衔接不畅,导致存款人等第三方权利保障出现制度空缺.应以欧盟法为借鉴,构建我国金融监管过失行为的第三方侵权责任制度,并完善相关替代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3.
财政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 ,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 ,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造成的耗费 ,其效益评价不仅要关注预算内支出 ,还应关注大量的“准财政活动”领域中形成的财政支出。在公共选择理论的框架下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可作为一项政策法案由政治市场管理 ,毕竟评价的本身是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过程 ,是一个满足公共需求的过程。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既是选民、利益集团的需求 ,也是政治家和官员的需求 ,它是公共选择在财政支出领域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央与地方金融权力关系是金融制度建设中无法回避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我国中央与地方金融权力关系的演变来看,地方政府金融权力呈现出的扩张态势、金融权力关系变迁中的政策主导性以及金融权力结构关系的失衡是其主要特征。这与金融发展的地方化趋势、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法律调整的"空缺"有紧密关联。优化中央与地方金融权力结构,应统筹协调中央与地方金融权力关系,实现中央统一监管下的差异化授权;平衡兼顾地方政府多重角色利益诉求,形成权责明确、权责相称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健全完善立法,填补中央与地方金融权力关系的法律"空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