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董希骁 《国际论坛》2013,(6):71-76,79
罗马尼亚自1991年开始实行重新授予该国"前公民"罗马尼亚国籍的政策,迄今已有逾40万摩尔多瓦共和国公民获得了罗马尼亚国籍。这一现象引起了西方国家政府、媒体,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罗马尼亚索罗斯基金会2012、2013年发表的两篇调研报告,结合各方观点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解析,以求揭示其给当事国、相关地区,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语言作为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在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苏东剧变后,中东欧地区的联邦制国家纷纷解体,新独立的国家热衷于用与主体民族名称一致的形式来命名其官方语言。这种具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做法引发了巨大争议,导致一些国家的官方语言长期无法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2017年12月,黑山语获得了ISO 639-2代码,标志着中东欧16国的官方语言均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得到承认。本文以这一事件为切入点,对近年来中东欧各国发生的与语言名称相关的事件进行梳理,探讨了"黑山语""波斯尼亚语""马其顿语""摩尔多瓦语"等语言名称争议的缘由和发展,旨在揭示语言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动态表现及其在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给相关国家带来的影响。本人认为,由于分裂型语言民族主义和整合型语言民族主义之间的博弈将长期存在,中东欧地区的语言名称争议目前仍难以平息。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语言名称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原本相近的语言将呈现出异质化发展倾向,相关国家的语言权利之争也会变得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3.
4.
[提要]随着“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机制的确立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东欧地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结合对象国语言政策和我国的实际需要,对中东欧非通用语人才培养进行全面规划,成为我国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中东欧国家语言政策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语言民族主义大行其道;二是欧盟语言政策影响日深,并提出相关语种人才规划应坚持以下原则:(1)专业设置务实化;(2)语言能力多元化;(3)评估标准国际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