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8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 ,探讨语码转换过程及其理据 ,认为语码转换是言语主体传递意图的一种交际策略 ,语码转换生成和理解的过程是交际主体在认知环境和认知能力协同配合又互相制约的结果 :认知环境有助于言语主体认知能力的形成 ,通过认知能力激活调用认知环境可取得足够的认知效果 ,两者保证了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象征手法的视角对莎士比亚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象征、背景象征和物体象征进行探讨。结论是 ,它们在刻划人物真实、丰富性方面、在表达和深化作品主题、加强结构及增强诗剧意境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翻译理论核心之一的翻译标准 ,一直是翻译界关注的且争论不休的重要课题。自改革开放以来 ,翻译标准研究在我国有了新的发展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过去相比 ,究竟有哪些进展和突破 ?这些标准有哪些价值和不足 ?本文拟就这些内容进行探讨 ,以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4.
九叶派诗歌陌生化的多重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是一种对日常语言加工、变形、扭曲的艺术手法。九叶诗派诗歌中的"陌生化"手段,重新构造了对对象的感觉,扩大了读者认知诗歌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觉。文章从诗歌的话语、形象和意蕴三个维度研究九叶派诗歌内含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生态伦理思想为北美华文文学创作和批评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北美华文诗人的中国生态伦理想象主要采用了乡愁式和信仰式两种话语模式,以及再现、类比、创造三种话语组织策略.北美华文诗歌中通过这些话语模式和话语组织策略书写的中国生态伦理想象展示了北美华文诗人的人生与情思、感性与知性,同时成就着北美华人诗人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6.
北美华裔女性作家在双重文化背景下,书写了隐藏自我的男性他者:缄默的、被“阉割”的男性他者,隐藏着女性意识觉醒的女性自我;重整雄风的、拾声的男性他者,隐藏着追求两性解放的勇敢的女性自我;人性张扬的、融汇多元文化的现代男性他者,隐藏着追求复归人性、两性和谐共生的女性自我。  相似文献   
7.
汉英混合语码现象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跨文化交流中汉英混合语码现象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文章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汉英混合语码的定义 ;二、类型 ;三、生成原因 ;四、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在译者感知体验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译者的识解方式在翻译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产生翻译不确定性的主要理据。识解方式主要包括详略度、背景知识、视角和突显。详略程度的高低、背景知识的差异、视角的差异和突显焦点不同,译者对原文的识解会产生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了翻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翻译标准研究的新发展--中国翻译标准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翻译理论核心之一的翻译标准,一直是翻译界关注的且争论不休的重要课题.自改革开放以来,翻译标准研究在我国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过去相比,究竟有哪些进展和突破?这些标准有哪些价值和不足?本文就这些内容进行探讨以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 ,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70年代以来 ,语码转换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从社会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心理学语言学和语用学四个方面概述这些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