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赵建红 《老年人》2010,(5):34-34
真的没想到,老爸竟然当起了拼客,玩起了时尚。 老爸退休后,生活失去了重心,一天无所事事,人也变得苍老起来。做儿女的,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老爸辛苦了一辈子,本该安享晚年才是,可是这样下去,谁能保证他不变痴呆?  相似文献   
3.
乡下的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病了。我和老公回老家接来父亲,想在城里的大医院给他做一个全面检查。结果出来,并无大碍,只是血糖有点偏高,让他以后在饮食起居上注意点。父亲脸上的阴霾,终于一扫而光。  相似文献   
4.
曼斯菲尔德小说的女权主义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曼斯菲尔德不愿自我标榜为女权主义者,但她的作品中却呈现出深刻的女权主义思想。借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观点评析曼斯菲尔德的女性写作,指出曼斯菲尔德是在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方式,用女性话语发出女性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世界知名的文学和文化批评家爱德华.赛义德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文学和文化批评实践中的泛文本化现象提出了激烈的批评,在论文集《世界、文本与批评家》(1983)之中,他提出了自己的"现世性"文本观,并用原属性联系和从属性联系这一二元对立对自己的文本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一独特的文本观对经典的现实主义文本观和结构主义文本观提出了商讨,突出文本与现实世界的多种联系,强调文本的功能和文本在世界的定位状况,为文本的阅读和阐释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赵建红 《当代老年》2011,(11):20-21
老妈退休前是个警察,虽然忙碌的工作使她无暇打理家政,但她热爱生活、追求时尚,对许多新鲜事物始终保持着儿童一般的好奇心。2008年老妈退休后,除了尽心尽责地当好家庭主妇外,还走进了“网络”,成为“网购”一族。  相似文献   
7.
婚姻像什么?     
在婚姻中,我们只要像蚌一样地付出,就不愁摘不到幸福这颗美丽的珍珠。下面两个故事给了我们不同的答案,无论怎样的答案,都是当事人历经婚姻沉浮后的人生感悟。懂得了婚姻像什么,我们会更懂得善待婚姻。做好婚姻这道菜结婚后我才发现,原来,婚前那些美好的向往就像五彩斑斓的气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都破灭了,爱情随之被婚姻生活的琐碎所代替,变得越来越没滋味。  相似文献   
8.
泛读,顾名思义就是进行广泛的阅读,它不仅要求学生读得广,读得多,而且要读得快,同时理解准确.因此,泛读是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和发展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大学外语教学中,我们应把泛读课教学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探索泛读课教学方法,努力完成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用)所提出的“培养学主较强阅读能力”的任务.我们知道,阅读能力=阅读理解 阅读速度.因此.在泛读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强调“准确”阅读,而且要重视“流利”阅读.笔者认为,要处理好阅读过程中“准确”和“流利”的关系,在泛读课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人文主义这一问题是世界知名文化理论家和批评家赛义德著述探讨的中心问题。在重新思考和重新界定人文主义这一方面,赛义德一直走在当代理论家前列。他对人文主义与批评实践的反思就集中体现在《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2004)中。在该著作中他将当代批评理论(critical theory)与人文主义传统联系起来。在批判传统人文主义的欧洲中心主义、精英主义和本质主义观念的基础上,他呼吁一种世俗、民主的、开放的人文主义,并主张人文主义与批评实践相结合,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拓展了西方的人文主义,为一种全球人文主义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不同时期四名学生训练的心历的陈述,作者对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的理解经历了由模糊渐变清晰、由粗浅渐变深入、由感性渐变理性的过程。认为中学业余田径训练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的同时,理应回归到学校体育的路上来,并在体现业余性和基础性、传承性的同时,更多的应体现参与性和教育性。在普及与提高、吸引与推动中不能向精英体育偏离。它是一种实施教育过程,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给人类带来的快乐,自信重塑;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走向自信的过程;是师生生命质量提升、快乐指数上升、职业美审美能力获得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