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政府购买不仅要做“规范性导向”的研究,还需进行“价值性导向”的分析.由于购买主体的特殊性、资金的财政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及监管评估的全民性,决定了公共性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在属性与客观要求.当前政府购买服务在各地实践中有诸多探索,发展出不同模式,如购买岗位制、购买项目制等,但普遍呈现公共性不足的特征.因而需要通过发展多种购买主体、发展公共服务组织与机构、设立公众需求表达机制、评估上加强公众参与等策略而优化并提升购买服务中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西方社会工作的实务取向是以"案主—个体治疗"为中心,把问题归结为服务对象自身的原因,强调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使个人努力适应外部社会环境。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的理论主张则是在不否认个体本身原因的前提下,坚持实施以"案主—结构分析"为中心,强调结构而非个体的、解放而非控制的、事实而非建构的、变革而非适应的实务取向。现阶段的中国实务社会工作者在关注服务对象微观境遇的同时,还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的宏大视野。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统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滞后、各种功能缺失和工作方法的不健全。学校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为拓展和创新高校学生工作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嵌入是介入的基本路径;整合是介入的基本方向。在基本路径上,学校社会工作在理念、制度与方法层面上进行了相关的积极融入,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与原有的高校学生工作体系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4.
加强社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与方案设计成为高校社会工作教育普遍关注的焦点。在能力建设的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基础性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更要以专业化的"核心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差异竞争力。必须坚持高校社工专业能力建设的"差异化"原则,努力建构"本地化"的社工专业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6.
交换妈妈     
事情已经过去三四年了,却总还是常萦绕心际,隐隐作痛,隐隐欣慰。 那时大儿子不到10岁。一天下班,一进家门,见他在看电视,我就暴风骤雨般地质问起来:作业做完了吗?钢琴弹完了?英文书读够半小时了没有……中文作业呢?  相似文献   
7.
邓玮 《社会》2004,(5):46-48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能够归入中 间阶层的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仅为15%左右 (陆学艺,2001:73),离西方发达国家平均40%的比例还有不小的距离。社会中等收入阶层规模的长期过小,将使国家缺乏强大的抵抗风险的能力,缺乏持续发展的结构性条件,从而将极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发展中间阶层成为中国社会转型的结构性支持。如何培育中间阶层,有必要参照世界各国的经验,而考察社会结构与我国有相似之处的日本是如何发展中间阶层的,对于我们培育中间阶层而言,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年是实现广安市新跨越的攻坚年。统计工作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问。我们将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小断提高全市统计工作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慈善意识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慈善捐赠行为及慈善事业的发展。问卷数据的因子模型分析显示,影响城市居民慈善意识的因子主要有四个,依次是文化因子、制度因子、经济因子以及信任因子。因此,要提高居民的慈善意识,促进城市居民更多地参与慈善捐赠事业,除了有待于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外,还必须采用加强感恩教育、完善慈善制度、加大慈善宣传力度、增强对慈善组织及制度的信任感等动员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农村老年人自杀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个特殊失范问题,既有宏观社会结构、文化方面也有微观个体的原因。与传统公共卫生视角、社会政策与保障视角不同,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自杀干预模式强调宏观与微观、环境与个体的联结,对于降低农村老人自杀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提升老年人抗逆力为项目目标,通过一个农村敬老院老年人自杀风险干预的社会工作实践,对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过程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社工介入农村老年人自杀提供循证研究。并据此提出,为了减少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现象,较合理的路径就是结合中国当前正大力推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活动,积极发展本土化、专业化、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老年人自杀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