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满族是"满-通古斯语族"中萨满文化遗存保留相对完整的典型代表之一,祭祀礼俗是萨满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信仰的外在显现。世代承袭的宁安关氏与九台石姓家族萨满祭祀礼俗呈现出的众多差异,源于其各自家族不同的神灵谱系、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历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宁安满族关氏家祭礼俗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正是在满族古老的萨满教信仰,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祭祀风俗.宁安关氏家族是满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从其家祭礼俗中,我们可以管窥到满族古老风俗发展、演进的文化轨迹.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基督教会为了推进在中国东北的传教事业,兴办神学教育,这些活动在促进基督教在东北传播的同时,也为教会的自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聂乐信是丹麦路德会在近代中国东北开展传教活动的早期传教士之一,在传播宗教的过程中,她行医诊疗、开办学校、扶助孤幼、爱国护教,在把基督教传入东北的同时,也把西方的一些科学文化知识传入当地,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基督教会在东北地区兴学传教,侵犯教育主权。东北当局从民国初年即逐渐采取措施,加强对教会学校的管理,于20世纪20年代初步完成了对教会教育权的回收。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在近代吉林朝鲜族中传播始于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发展较快.在近代吉林朝鲜族中开展传教活动的有长老会、安息日会、监理会等几个主要派别.基督教在近代吉林朝鲜族中的传播,对当地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哈达、叶赫、辉发、乌拉为明代后期海西女真著名的部落,又被称为扈伦四部。它们形成于16世纪中期左右,大致分布于辽河上游和松花江之间。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四部之间形成了既依赖又冲突、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削弱了四部力量的同时,也为建州女真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并最终打破了明朝在东北推行的"藉女直制北虏"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8.
哈达、叶赫同为明代后期扈伦四部中的著名部落,在其发展过程中,战争成为两部关系的主题.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明朝"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另一方面是因为双方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纠葛及由此产生的争端.其中,前者是两部纷争的根源.结果,双方在战争中互相削弱,最终走向共同灭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