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疑问表否定研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反问句研究,二者在研究视角上具有本质区别。反问句的研究重在全面考察其本相、特点、句法构造、应答系统、语用价值以及话语理解等,同时也侧重对其句法与语义理据的分析。而我们所做的疑问表示否定的研究则立足于打通疑问和否定的关系,探究疑问和否定的相通性,重点考察疑问句表否定意义的用法。此时的反问句被认为是疑问表否定用法的句法机制。  相似文献   
2.
意象是客观景物和主观情致相统一的产物,是中国古典诗学和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古典诗词抒情写意的生命单元。作为诗词的重要构件,意象的魅力是无限的,它甚至决定着诗词作品的价值。宋代词人对自然界的精灵——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们运用睹物兴情构景传情的表达手法以及与时间意象审美组合的创作方式,关照女性情爱与哀怨悲歌,既展示了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和个性特征,也体现了宋词鸟意象特有的艺术价值。宋代词人观鸟、听鸟、悟鸟、写鸟,这不仅仅是对文化历史的怀念和时代的反思,也是艺术的品味。宋人选择了鸟意象,也就选择了一种艺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语境在具体上下文中对答案的显著性造成影响,因此,某一语言表达成为隐喻的第一要素是从语用角度或从语境角度看,它和语境要有明显不合之处。疑问句表否定的用法就是建立在同语境不合的基础上,所以要想真正理解其否定含义,就离不开语境。语境所包含的世界的知识、对话双方的知识、上下文知识和场景知识等因素往往是综合在一起来实现某种作用的。语境对表判断的陈述性含义、其他陈述性含义和表示指令性的含义三种答案的显著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否定句对命题的否定是显性的,一般不需要语境来实现理解,而表否定的疑问句由于形式上常常同一般问句基本一致,对命题的否定是隐性的,因此后者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很大,要理解疑问句是否表示否定,就离不开语境。  相似文献   
4.
基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系统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属于突发事件高发国家.21世纪以来,SAPS、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公共突发事件考验着政府的应对能力.在公共突发事件面前,应急物流是解救灾害最主要、最直接的救援手段,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系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论特指问与否定的相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指问与否定的相通十分明显。就哪特指问而言,一方面,哪里和哪儿表否定时既可言他,用较强的否定语气表达不满或不屑等感情色彩,又可曰己,用较弱的否定语气表达自谦。另一方面,哪+动已词汇化为话语标记,成为表达否定的一种固化格式。哪作为疑问焦点的功能渐趋弱化,而否定的语用功能却越发凸显。这种由表疑问的功能,衰变成表否定语义的格式固化现象,源于哪+动否定用法的高使用频率。这不但诠释了词汇化的固化格式的形成原因,同时也体现了疑问句跟否定句在对命题真值否定功能的一致性,这一共性建立起疑问和否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谁”特指问与否定的相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疑问和否定两大范畴的宏观角度入手,以"谁"为疑问标记的特指问为例,在前人关于"谁"特指问表否定用法的基础上,通过重点考察"谁知……"式、"谁说……"式、"谁叫……"式和"谁+不/没"式等四种常见的表否定意义的句式,揭示了现代汉语两大句法范畴———疑问和否定的相通性。"谁"特指问同否定的相通源于"谁"的任指用法和虚指用法,用于反问句中的"谁",既可相当于任指意义下的"无人",又可表示虚指意义下的"无人",也就是说"谁"在特定的语境中指代的对象仅仅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已,它并不像任指那样含有"人人"的意思,因此所指代对象既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