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某个主体能够运用其拥有的资源,对他人发生强制性的影响力、控制力,促使或强迫对方按权力者的意志和价值标准作为或不作为,此即权力。法的本质内容主要是自由、权利与权力这三个基本元素构成的,其中权力是法自由和法权利的支柱。权力这个范畴在法学上受到重视,始于近代权力分立理论的启蒙和现代公法的发展,特别是政府职能的扩大,行政权力的无所不在。没有无权力的法。也不容许非法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回归之后:各存法制之异互促法治之同郭道晖“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通过中英联合声明的签订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实现了法律化,并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香港的回归不仅大局已定,而且已在倒计时,指日即届。理论的前瞻性要求把眼光放在“回归之后”...  相似文献   
3.
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并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四中全会的决定所构想的中国梦——法治梦,为我们学界拓宽了研讨法治理论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郭道晖 《江苏社会科学》2003,342(1):130-138
行政法治不仅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对现代行政法治的基本概念,如公共行政理念、依法行政原则、实质法治原则和遵守正当程序等,作了深刻和富有新意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反对一党专政,倡议实行"新民主主义宪政",对中国走向人民民主起过重要作用。在纪念百年宪政运动之际,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宪政运动历程中的作用及其经验与教训,值得加以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公民权与全球公民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道晖 《社会科学》2006,1(6):112-119
公民社会是与作为自然人的私人社会相区别、而直接同政治国家相对应的组织化和政治化的民间社会。其核心的要素是以私人社会的共同利益为纽带而形成的政治共同体(各种非政府组织),来集中和表达社会的共同意志和利益,使私域中的诉求扩展为公共诉求,以利于开展社会运动或社会斗争, 促成对国家的民主转型和改造。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一国之内的国家公民延伸为世界公民,公民社会也越过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跨国结社和社会活动,形成“全球公民社会”,并在全球发挥其影响力、支持力。  相似文献   
7.
论集体权利与个体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集体权利一般是指某一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权利;个体权利一般是指社会个体的私有权利。二者不完全是多数人利益与少数人利益的关系,更不是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的区别。集体权利不是个体权利之和,集体公权利也不能在量与质上分割为个体私权利。作者具体分析了法律上复杂多样的权利形态,包括个体私人权利、个体协同权利、群体同有权利、个体共有权利、集体公共权利、社会共享的公共权利、个体与集体并有的权利,等等。文章探讨了集体权利与个体权利之间存在的平等并存、互不侵犯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以及相互对立或对抗的辩证关系,指出: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人权的本质区别归结为是重视集体人权还是重视个体人权的区别,或提出“集体权利高于个体权利”的一般命题,都是不确当的。社会主义国家既重视集体权利,又十分重视个体权利。在一定意义上,集体权利归根到底是为实现个体权利这一最终目的服务的。  相似文献   
8.
司法改革与司法理念的革新(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改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是当前实行法治、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 ,也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从我国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来看 ,扬弃旧的国家主义的司法观 ,树立新的现代化的司法观 ,是司法改革的首要目标和成败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治与中国改革的社会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60年可以对半开为两阶段国史:前30年多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否定法治、不断折腾的历史;后30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进入法治初级阶段的历史:30年的改革成果,不能仅看重经济发展以及立法、司法等法制建设的硬实力方面;更应正视正在发育成长的社会软实力,那就是经过30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的潜移默化作用,公民、社会组织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日渐强化,突出表现在近年来此起彼伏的人民维权活动。明智的执政者应尊重和发挥良性的民间组织的潜力,善于引导公民和社会组织及其自主自治的社会权力,协助政府治理国家和社会,实行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共治。这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防治权力腐败的一条新路径,也是当今知识界、法学界的志士仁人研究和实践的重心。  相似文献   
10.
回应我国教育界"素质教育"的呼吁,中国法学教育应着手对法学学生实施通才与通识教育;同时,更应着手实施"法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识三者皆备的大律师、大法官和法学泰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