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朴正熙政府为了打破其在国内外遇到的困境,经过与美国的一番讨价还价出兵越南。出兵越南给韩国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极为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但最为重要的影响可以概括为经济方面的战争。特需”和政治方面的“开发独裁”。越南战争“特需”使韩国奠定了其经济起飞的基础,并巩固了朴正熙的执政地位,从而使“开发独裁”体制获得了适宜于其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朴正熙的长期执政使庆尚道地区霸权主义到处肆虐,全罗道地区受到严重的排挤。在抵抗国家暴力的过程中,光州民众付出了巨大牺牲。光州民众的抗争主要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使地区派系主义扩散;另一方面又为1987年的民主化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地区派系主义问题上,负主要罪责的应是过去助长、利用地区派系主义的岭南地缘权力集团。没有光州和湖南的全力支持,难以想象韩国民主化的发展,这是光州民众抗争最主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韩国基于韩美双边关系以及自身的政治经济发展前景等各方面因素,出兵越南。朝鲜支援北越则是基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以及为朝鲜半岛的统一营造有利环境。围绕着越南战争,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纷繁复杂的变化:一方面,越南战争使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一度剑拔弩张;另一方面,越南战争又促使东西方冷战得以缓解,进而间接地影响南北关系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4.
中、朝、日三国,因其各自不同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口增长而导致的经济发展程度及经济结构转型程度的不同,是东亚三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经历完全不同道路的历史前因。  相似文献   
5.
1987年6月,韩国的民主化抗争汇集成为洪流,逼出了卢泰愚的“6· 29宣言”.军事政变危险和大规模流血冲突的风险等诸多因素迫使全斗焕政权不能动武.全斗焕、卢泰愚都以宣言主角自居,但分析双方的回忆录和其他文献资料,可以认定“卢泰愚主角说”更为合理.宣言使韩国初步实现民主化转型的同时,又带来了地区派系主义.  相似文献   
6.
朴正熙的长期执政欲望、统治集团的安全保障危机意识、现代化发展危机等三组因素对其维新独裁体制的出台起了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朴正熙个人的长期执政野心。  相似文献   
7.
日本文部科学省今年审核通过的新历史教科书明目张胆地美化对朝鲜的殖民统治,企图使"日韩合并"合法化,公然美化侵略战争,亚洲人民应共同坚决抵制日本的历史翻案运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