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专属经济区剩余权利制度在其进一步的发展方向上受到其主权内涵的主导。这是因为主权理论是剩余权利概念的建构基础,剩余权利理论服务于主权理论。主权视野下的专属经济区剩余权利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国家追求海洋剩余权利的根本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扩展本国主权的行使范围和生存安全空间。专属经济区剩余权利的概念及功能的完善,一方面有助于从法理上维护沿海国的主权利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进各主权国家间的利益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复杂性"和"发展性"并存是现阶段中美关系的整体表征,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现实、敏感程度最高的问题。可以说,台湾因素是中美关系中最大的变量和变量中最稳定的常量。台湾因素在中美双方各自利益认知上的比重有明显差别。美方居于超脱的地位,而时空因素则有利于中方逐渐改变目前的台海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古是一个以陆地为主要依托的国家,农耕文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近代以来,海洋意识缓慢增强,在海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对海洋的综合开发能力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差距,同周边邻国还存在一系列的海洋纠纷.真正制约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是滞后的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随着新一轮全球化海洋意识的膨胀,中国必须在<联合国海洋公约>建立的国际秩序下,从提升海洋意识走向全面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事业,制定长期的海洋战略,合理解决与周边国家的海上纠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主权概念在国际法上地位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是一个古典的范畴。有关主权的概念不仅是国际法理论架构中的基石,而且是民族国家共同体得以存续的价值基础和秩序保证。几百年来,有关主权的争论从未间断和停止过。但是对主权的国际法体系外批评意见不足以证伪主权的国际法地位。因此,现时检视主权的国际法地位极有必要,这将有助于明晰主权概念的重要价值,确立主权在国际法上无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5.
近代西欧社会转型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及价值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16 世纪西欧社会转型时期重要特征之一,是人文主义教育崛起及其变向发展。西欧人文主义教育演进,充满着浓郁的基督教神学观念和人文主义观念的冲突与融合的时代气息,基督教人文主义特征是其价值取向的表现形态。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之历史价值,在于教育理论与教学原则所寓含的相当开明的现代进步意义,那些典型人物扮演着调节社会发展和时代走向的重要角色,那些价值观念成为推动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内动力。  相似文献   
6.
晋、南北朝时期,古韩国人对华“朝贡”、“归化”很频繁,但规模并不大。古韩国人之所以如此做,是迫于外部战争和内部权力斗争的压力而勉强为之的,带有权宜之计的性质。同时,加强了两国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中国封建王朝对古韩国人“朝贡”、“归化”的过分渲染,只是为了安抚、监督、宣威于边境附近地区的两国人民。  相似文献   
7.
论英国中产阶级的形成、发展与作用顾兴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阶级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代表一定经济利益的各阶级之间由于利益摩擦,必然导致一系列阶级斗争,这些斗争又或多或少的反作用干社会运行,各个阶级都力争用自己的观点和利益来衡量得失,...  相似文献   
8.
章成  顾兴斌 《国际论坛》2013,(4):45-50,80
在"北极争夺战"日益升温的今天,通过各国与相关国际组织之间的互相协商,最终在北极地区达成一套良好而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则安排,或将有助于避免围绕北极资源的大国角力走向无序和恶性竞争。这其中,外大陆架划界问题是北极争端在国际法视阈下的核心问题。北极海域的外大陆架划界进程既取决于有关国家和国际社会利益协调的互动博弈,亦需考虑各种法律因素对北极国家外大陆架划界申请的综合影响。为此,中国应加强对北极海域外大陆架划界问题的国际法解读力度,以维护中国和广大非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国家主权概念是建构国际法理论体系的基石。这一古典概念形成于近代欧洲,并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国家主权的产生和发展反映出国际政治现实状况与国际法发展特征。尽管国家主权在理论和实践中大都被赋以最高权威的地位,但它却同时面临着自身概念建构的内在张力以及外部环境的强力制约。国家主权概念建构的内在张力表现为对国家主权在实际行使中所受到的限制的定性问题,而国家主权在行使实效中所面临的外部制约,则更是与国家主权的概念建构形成了相当明显的落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主权需要在理论重思和制度整合中完成语境转换,从而实现国家主权理论在张力下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的繁荣与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密切。中国古代文化尤其社会科学繁荣的几个朝代都是生产力获得很大发展的时期。近代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类较晚,起初学科是模糊混淆的,伴随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科学才与自然科学清楚分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科学的繁荣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价值尺度和道德规范。社会科学的繁荣可以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效率、引导和规范生产力的享用。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加快社会科学的繁荣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