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是阐释生命意义的诗性学说,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是追问人生价值的哲学言说。小说《恶心》就是思与诗密切相依的典范。它昭示了人如何从萨特哲学对本质所界定的事实性否定命题通向对存在所设想的价值性肯定命题。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悲剧意蕴的再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悲剧的审美魅力令人们千年不厌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对先在的理性主义合理性的发问。这种怀疑主义的发问首先体现在莎士比亚对历史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二元关系项中历史理性之优先权的否弃。他把人的命题从历史理性的迷醉拖回到了价值理性的沉思之中。由此,充满信心的历史眺望变成了略带忧郁的价值反思。这就是所谓哈姆雷特、麦克白等悲剧性的内在意蕴。怀疑主义的发问其次体现在莎士比亚对历史与人伦先定秩序和常轨的否决。在他看来,历史中出现的邪恶对善良的戕害都是历史中的偶然错误,因而也是暂时的失衡与倾斜。行善与作恶都是人自己必须为之负责的选择。怀疑主义发问最后体现为莎士比亚对相对于历史理性的价值理性的极度张扬与讴歌。普泛的爱心和良知才能使人生充溢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非理性问题马小朝论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人们皆会不约而同地习惯于用一个非理性主义的大范畴遮盖了全部问题的复杂性,因而在具体研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精神内涵、美学价值、艺术特征等等的时候,常常会发现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困惑。为此,我们有必...  相似文献   
4.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价值观问题马小朝论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人们皆会不约而同地以非理性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对立区别其与传统文学的差异。经过细微的分析,我们会发现非理性这个大范畴下面隐含着多层次的涵义:作为世界观的非理性问题、作为认识论的非理性问题、作为实践论...  相似文献   
5.
象征主义文学是发生于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文明出现空前历史悖论时期的文学现象。象征主义文学以浪漫激情与现实责任的互为纠缠确立了自己的艺术立场,以丑与美的对立统一表现了自己的审美追求。它们以自己令人惊咤万端的艺术悖论拓开了与西方文明历史悖论相周旋的想象时空。  相似文献   
6.
西方悲剧精神的历史反思性发生在古希腊时期。《神谱》、《荷马史诗》显示了人类历史进步必然冲决血缘亲属纽带,造成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二律背反的困窘。二律背反困窘后来更以冥冥中支配社会人生的命运形式,在戏剧类型的悲剧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现。基督教《圣经》为西方悲剧精神的历史反思性提供了更丰厚的文化资源。黑格尔凭借巨大的历史感在理论上说明了西方悲剧精神历史反思性所蕴藏的辩证逻辑。  相似文献   
7.
西方悲剧精神的审美特征之一显现为内在延宕。内在延宕在古希腊神话中表现得朦胧隐晦且具有象征意味。内在延宕在后来成熟的文学作品中逐步表现得清晰明朗且具有心灵矛盾意味。具体情况大致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直接的心灵矛盾构成悲剧剧情运行主流;一是间接的心灵无所皈依构成悲剧剧情运行主流。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化的一个历史奥秘──论希腊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接纳与交汇马小朝希腊神话与源自于东方的基督教《圣经》为什么会在历史的流变中奇妙地相互完成了文化接轨,并交汇在一起,共同形成西方文化的历史长流呢?换句话说,希腊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致力于探讨世界本原、万物...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由于历史文化实践活动的差异而具有明显不同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文化心理,其悲剧感、悲剧精神因之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从文学发生发展的宏观角度比较,西方文学悲剧精神的本质主要体现为西方人诉诸于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永恒矛盾的反思;中国文学悲剧精神的本质则主要体现为中国人诉诸于人与人关系的伦理道德批判。  相似文献   
10.
加缪在表现反抗荒诞时,彰显出的自由选择基础上的道德责任,使加缪文学作品的历史理性主义批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从抽象的历史置疑衍生出了具体的自我审判。自我审判往往借助"阳光"、"灯光"、"镜子"等艺术意象得以充分表现。自我审判扩展到全社会,酝酿出的针对自我和社会的双重审判,终归又扩展、延伸了社会历史批判的广度、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