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合流污水经处理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后,可用作泵站循环冷却水。该文介绍了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和方法,以及与采用自来水作冷却水的成本比较。  相似文献   
2.
针对济阳黄河公路大桥钻孔灌注桩桩身长、孔壁易失稳垮塌、单桩混凝土灌注量大等施工难题,通过合理机械选型和控制护壁泥浆配比,取得了良好效果。以4″主墩为例介绍了施工条件及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措施,总结了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3.
晋宋之际,佛教净土之阿弥陀佛信仰极为兴盛,生活在此时的陶渊明势必会受其影响。陶渊明与信奉净土思想的慧远、周续之、刘遗民、张莱民等交往,也会受其思想熏染。陶渊明所受净土思想之影响外化于作品,《桃花源记并诗》就是其载体。探索这种现象,对于研究陶渊明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道”为中心 ,运用分析、比较和综合的方法 ,探讨了老子泛道思想的丰富内涵 ,以及“道”与天之道、人之道、圣人之道、治国之道、用兵之道、治民之道等的内在联系 ,侧重于老子对社会平等、天下太平、生活安定的向往 ,以及对君主无道行径的鞭挞。老子的思想 ,不仅有助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且展现了中国哲学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5.
北魏拓跋鲜卑向往汉族文化,然而又惧怕全面汉化;崇尚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又猜忌与压制汉族文人。在这样的文化政策指引下,北魏前期的文人隐藏起自己高超的汉族文化与文学,向低级的拓跋鲜卑文化与文学靠拢,导致北魏前期文坛的萧条。拓跋鲜卑民族文学的原始朴拙、简单质朴、流利顺畅、口语化的特点,正是北魏前期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杨俊才 《浙江社会科学》2013,(1):128-135,159,160
姜特立名列《宋史·佞幸传》,与陆游同龄,两人因韩元吉而相识,之后一直保持良好关系。两人交往中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姜特立以近幸弄权之罪被逐出京城时,陆游作诗相送,并以"君似襄阳孟浩然"许之;在权臣韩侂胄柄国时期,两人分别为其撰写了《南园诗》和《南园记》等。综合起来考察,两人能长期保持良好关系,在于有比较牢固的基础,他们有共同信任与敬重的朋友,在诗歌创作上互相推重,又都有一种使命感;姜特立虽被某些人斥为近幸弄权而被逐,但陆游对当时朝廷斗争的内幕很了解,所以并不影响他们继续交往;为韩侂胄所撰写的《南园诗》和《南园记》,如果单以韩侂胄的功业而言,显然赞誉过当,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国家的命运与韩侂胄已经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他们是真心地期望韩侂胄能够匡扶社稷。陆游与姜特立交往也罢、为韩侂胄撰文也罢,正可见出其无所避讳,坦坦荡荡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南朝是中国佛教极为兴盛的时期,但此时佛教也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那就是佛教世俗化。这种佛教的世俗化对南朝的山水文学、宫体文学以及南朝文学"尚形"的倾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这种现象,对于更为深入地理解南朝文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魏晋六朝之际,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渐趋衰落,武兴沈氏逐步兴起,这代表了当时门阀士族发展之大势。王融、谢月兆和沈约以贵公子身份相号召,文人影从,永明体新诗的创作成为南朝诗坛一道靓丽的风景。沈约与谢月兆对永明新体诗的贡献向来为学界所认可,而王融因理论不显、创作不著而被学人所忽略。实际上,王融对永明体有首创之功,他对永明声律论的贡献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9.
三都大官是北魏前期一个极为重要的官制,它可决狱,可率兵出征,又可辅政,拥有其它职官难以比拟的权力。它有自己的长官和僚属,却没有固定的品秩;可以决狱,但不是都官尚书和廷尉;可以领兵出征,但不是骠骑大将军;可以辅政却不是宰相。实际上三都大官是北魏大人官的遗留,是个勋官,用以笼络功勋卓著者和中原士人等各阶层的力量,藉此来稳固自己的统治。随着孝文拓跋宏的全面汉化,三都大官最终被废除。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共享情绪是指社会事件发生时,公众基于共同的利害关注,由;陆会人际分享产生的同步性情绪反应。问卷调查表明中国公众对某社会热点事件产生以愤怒为主导的多种情绪反应,结构方程分析表明:社会认同和社会情绪反应显著影响社会行动的效能与坚持意愿;社会分享调节策略显著影响社会认同和坚持意愿。这说明情绪调节的特征在社会行动的发展变化中表现出重要的缓冲作用,为公共事务中的情绪管理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