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徐元 《决策探索》2009,(20):62-62
为进一步促使大学的管理教育在创新改革方面形成社会和谐、以人为本的育人机制,把进入大学的青年努力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现对大学育人机制的构建,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元 《公关世界》2016,(19):66-68
其实无论《小时代》还是《爵迹》,都不是国产电影的品质洼地,而且,它们收获的票房,也谈不上多么独领风骚.不过,"郭敬明导演作品"两次面世,都点燃了一颗名为"烂片为什么能拿下高票房"的舆论炸弹,这倒是郭老师与众不同、耐人寻味的本领.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贸易壁垒。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国际政治经济根源: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国际贸易日益呈现出知识化的发展趋势,而国际贸易的知识化导致贸易壁垒的知识产权化;美国霸权趋于衰落,为了维持霸权地位,美国试图运用自身的知识产权优势打压和遏制新兴国家崛起,以延缓霸权的衰落;由于世界上大多数的知识产权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占有,因此,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一直存在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在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开始利用知识产权作为工具实现新的垄断,维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贸易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贸易安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我国学者对贸易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安全的涵义、我国贸易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应当采取的对策等内容,并对目前我国学者对贸易安全问题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的人类学研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当前情况研究中,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另一种则是运用人类学的认识,来理解一般的行为科学。虽然这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是把它们区别开来讨论是有用的。历史背景人类学研究曾一直着重原始社会和无文字社会的研究。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学者开始对现代欧洲和美国社区进行民族学调查时,人类学研究被视为一种根本性的开端。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对直接和间接知识产权壁垒的法律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知识产权壁垒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知识产权壁垒主要通过价格控制机制和数量控制机制发挥限制进口、保护市场的作用。最后,得出几点有益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8.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主要部分,是研究人类文化的科学。除了那些与人类生物学以及与生物和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有更直接联系的东西以外,文化人类学包括了所有研究人类的学科。它的主要概念就是文化和关于文化的定义,这一定义揭示出文化人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研究方法。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文化就是他所要学着去做的一切。文化包括某一群体中人们所共有的和他们的后代将要学习到的所有知识、相互理解和继承传统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徐元 《决策探索》2009,(24):69-69
目前,我国大学所教的《政治经济学》采用的教科书不是统一编写的,有的是多所大学联合编写的,有的是本校编写的。正因为这样,有的大学采用的教科书,需要进一步高举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需要进一步增进马克思、邓小平的有关理论,更好地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知识产权强国进程的快速推进,参与国际知识产权秩序构建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参与国际知识产权秩序构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我国的身份定位。通过对我国参与国际知识产权秩序构建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影响我国国际知识产权政策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参与国际知识产权秩序构建的角色定位和立场选择。认为在国际知识产权秩序构建中,我国不可能成为美国的追随者,不适宜做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不应该充当坐享其成者,我国的最优选择是积极协调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