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取技术层面的方法,促进公务员招考的公平公正,是有必要的。但根本保障公平公正的,则是基本的制度建设。据《京华时报》报道,北京市有参加过公务员面试的市民提出,希望公务员考试能够实现彻底的双盲面试。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市民意见答复时表示,有关部门将讨论公务员面试中取消考生姓名介绍环节的可行性。如可行,将  相似文献   
2.
<正>行政级别是中国大学的命根子这几年,无论是大学师生,还是社会各界,都注意到了大学日益严重的行政化倾向,并提出了严厉批评。于是不少人建议取消大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1月12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了实施教育体制改革的15个重点及参与改革试点的地区和单位,标志着新一轮教育改革试水起锚.其中,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扭转职教弱势,是重要的改革试点内容.  相似文献   
4.
熊丙奇 《经营管理者》2007,(12):100-101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公布了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在笔者看来,不是关于白领工资标准的研究有没有意义,而是研究者有没有把这样的研究导向"有意义"。如果"社会科学"研究者能关注外来务工者融入城市的艰难,关注"白领情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他们就会把目光投向所有社会组成结构的"生存状态"、"发展状况",为全民进一步解决民生问题,以至公民权利问题、民主法制问题,开展真正有意义的研究。所有这一切,其实取决于学术研究的立场和态度,是在做真的研究,还是仅仅在哗众取宠,故意抛出一些概念混淆、极易引起争议的"成果",引来社会的关注,并满足于这样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熊丙奇 《21世纪》2009,(12):11-11
10月6日揭晓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华裔高锟榜上有名,这让华人再次扬眉吐气。至此,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华人已有8位。诺奖获得者的教育经历,一直是分析家关注的重点。而分析这8位华人诺奖获得者的教育经历,或可对我国内地的教育改革产生某些触动。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的怀旧气息中,在某人大代表提议“废除高考”所激发的热议声中,我们不平静地迎来了2007年的高考。在上海,坚持统一高考的同时,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也在深化自去年实施的小范围自主招生的试验。如文中所提示,“高考虽不是尽善尽美的花,但也绝不是非要挖去不可的一块疤”,当务之急不是去谈论高考的存废,而是探讨逐步完善高考制度的改革之道。  相似文献   
7.
公务员报考热与大学生就业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丙奇 《决策探索》2010,(20):22-22
2011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网上报名已经结束。截至10月24日24时,共有130.5万人通过资格审查,比去年略少,还有16.8万人招录机关正在进行资格审查,整个资格审查工作将于10月26日18时结束。  相似文献   
8.
高校职称评审仅破除“唯论文论”还不够,如何在人才管理、评价中进一步去行政化,实行学术同行评价,也应引起关注。相关专家指出——据《中国青年报》载,去年底,湖北省首次在省内高校推行职称分类评审,构建多元化复合型评价体系,把教师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社会服务与推广4种类型,新评审标准对教师的评价不再“唯论文论”,潜心教学、科研推广做得好的教师同样可以评上教授。在过去,职称评审对所有教师都采用  相似文献   
9.
2011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前不久出炉,北京大学以造就了79个亿万富豪而高居榜首,清华、浙大、复旦、人大分列其后,居前五名。经多家媒体报道,这引起热议。赞弹皆有,赞之者称,大学就要培养创富人才,推进社会进步;弹之者则指责今日大学已经迷失,商业味太重,只关注财富,不关注学术,这样的排行榜没有多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人力资源流动失衡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人力资源流动显著加快,区域间的人力资源流动极其不平衡,这对我国实施西部发展战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析了我国人力资源区域流动不均衡的现状,并探讨了影响人力资源均衡流动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文化因素等,以为政府制订宏观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