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1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364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46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550篇
理论方法论   131篇
综合类   1483篇
社会学   132篇
统计学   10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文章基于陕西省白水县的农村反贫困实践探索,从发展性社会工作视角探讨经济赋能与社区融合干预对于残疾人脱贫发展的意义。 这一反贫困实践案例显示,贫困者的生计发展嵌入在其家庭及社区的关系性脉络中,依托于残疾人互助合作社的社区融合介入,有助于残疾人的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赋能,提升残疾人生计发展的内生动力。 同时,本地社会组织在残疾人反贫困中发挥关键作用,社会组织的能动性发展促进了多主体合作参与的贫困治理,也带动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在反贫困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3.
新中国党建国家和党治国家的历史与现实,在基层治理中体现为党治基层,这是理解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逻辑起点。近年,通过区域化党建、派驻"第一书记"、开放式党建、智慧党建及"三有一化"等党治基层创新行动,党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了基层治理绩效,同时也导致边界不清、行动困难、高成本运行等问题。对此,需要以公共价值创造为引领,以政党自身的"治理转向"为途径,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研究阐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贸易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当前中国优化沿线国家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有效激发贸易效应,应对外贸环境的不利冲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贸易成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视角,构建2007-2017年中国与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贸易效应。总体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往来,且主要通过降低贸易成本而非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发挥贸易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无论区分贸易方向还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差异,互联网基础设施都具有明显的贸易效应,其中:贸易成本的中介效应主要发生在沿线发达国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主要发生在沿线国家对中国出口贸易以及沿线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中。新形势下中国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要注意合理布局和把握建设力度,既培育贸易增长新动能,也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技术成熟度等级为依据,结合创新型制造企业中技术系统部门的特点,对科技创新平台进行分类,建立其理论模型。从机制、运营、人才、成果共四方面,探究其运营模式和建设成效。对目前国内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边境地区是中国与沿线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与演进中所形成的跨国民族性质乃是其基本人文特征。因此,着眼于双边民族的互动交往交流,推进边境区域、跨国民族等研究融入世界民族视野,以满足新时代要求,是民族学人类学面对的主要议题。基于现实考量、学术反思与田野分析,认为在中越边境地区,越南边民的生活、节俗等入境消费习性与跨国熟人关系有着密切的正相关性,其实质是“一带一路”倡议真正惠及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的反映,是国家之间睦邻友好、跨国民族和谐互动的基本表现。在新时代,应不断从理念上创新民族志研究方法,以期在推动民族学人类学发展的同时,为人类发展贡献出真正的学科智慧。  相似文献   
8.
<正>十八大以来,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掀起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从严治党新常态,严肃查处了一系列大案要案,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综观涉案人员的蜕变轨迹,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思想防线崩溃,导致人格扭曲,信仰颓废。通过对腐败案件进行分析和总结,不难发现,这些涉案人员的蜕变首先  相似文献   
9.
10.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从生产力逻辑出发,系统阐述了城乡发展从“依存、对立、再到融合”的历史逻辑规律,这是新中国70年城乡收入结构变迁的理论基础。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出发,考察新中国70年城乡收入结构变迁的特征事实和逻辑主线,发现新中国70年城乡收入结构变迁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演进阶段,呈现出“低水平均衡-高水平失衡-高水平缓和”的分步演进特征。其逻辑主线包括一条根本主线和三条具体主线,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立足中国发展实践探索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共享发展这一根本主线,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动态调整”的时代意蕴三条具体主线。站在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振兴乡村,成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的矛盾,平衡城乡收入结构的时代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