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股权比例、大股东"掏空"策略与全流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从股票价值的现金股利模型和Ohlson模型出发,得出非流通股价值基本上由现金股利或非法侵占所决定的结论.非流通股股东实现其股权价值最大化的途径有两个派发现金股利和侵占公司资源.单方和多方博弈的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越高,侵占公司资源的可能性越低;在大股东数量少、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大股东可能会合谋侵占公司资源,导致上市公司资源被侵占的程度增大;随着大股东数量的增多,上市公司资源被侵占的可能性和程度都会降低;在股权极其分散(全流通)的条件下,大股东仍有极大的动机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经验结果支持以上的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考察了1996~2005年间国内零售企业库存管理现状,发现库存周转率与毛利率无相关关系.与固定资产比重和销售规模显著正相关,相对于销售增长,销售下降时销售增长率对库存周转率的影响更明显;东部地区零售企业库存周转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开展连锁经营会显著提高百货零售企业的库存周转率,而电器连锁和医药连锁等专业连锁零售企业库存周转率显著低于百货连锁零售企业.此外零售业库存周转率受公司相时于供应商的渠道力量和自身管理水平的显著影响.最后发现国内零售企业库存周转率随年度的变化主要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引起的,而不是管理水平的提高所致.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管理者薪酬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一方面,有些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薪酬高得惊人,有些则低得让人难以置信。另一方面,股权激励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在西方国家,管理者薪酬激励机制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治理机制已被普遍运用。它是将管理者的目标与股东的目标保持一致的重要手段。中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薪酬结构如何?激励安排的情况怎样?有多少公司安排了股权激励?这都是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薪酬制度考虑外部监管了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以中国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高管薪酬契约与外部监管的关系,结果发现,外部监管对高管薪酬有显著的影响,但与最优契约论不完全相符.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由于所有者虚位,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敏感性较高;由于远离管理者,外资控股的公司高管薪酬敏感性较高;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总人数的比重与高管薪酬正相关而与薪酬敏感性负相关;较高的银行借款/总资产比率对高管薪酬有抑制作用;处于垄断地位的管制行业高管薪酬敏感性较高;高管持股对薪酬的敏感性不影响.最后,在控制了外部监管因素对薪酬敏感性的影响后,高管薪酬与公司下年度的业绩增长显著正相关,表明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制度基本上具备了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以1993—2003年间实施ERP的92家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企业,利用W ilcoxon秩和检验、Panel分析以及系数约束检验分析比较了公司实施ERP前后的绩效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能根据单一检验分析方法片面得出实施ERP是否存在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现象.国内企业实施ERP当年及之后1~2年绩效略有下降,但变化不显著;实施ERP之后第3年多数企业没有起到改善绩效的预期,但少数公司却利用ERP显著改善了公司绩效,少数公司实施ERP存在短期绩效下降现象.指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ERP实施成功率较低,并不是ERP本身存在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所有权、公司治理与财务报表重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2002-2006年间的465家发生了与盈余相关的会计差错更正和1147家未曾发生会计差错更正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与盈余相关的会计差错的发生同公司治理的关系,发现在治理会计错报行为方面,证监会所提倡的独立董事制度是有效的,外部独立审计的质量也是保证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重要一环,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内生于其它公司治理机制.此外,外部股东的监管也是降低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有效措施.由于国有控股的公司更可能发生与盈余相关的会计错报现象,所以,应该强制国有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重,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加强外部审计师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1993—2003年间实施ERP的92家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企业,利用W ilcoxon秩和检验、Panel分析以及系数约束检验分析比较了公司实施ERP前后的绩效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能根据单一检验分析方法片面得出实施ERP是否存在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现象.国内企业实施ERP当年及之后1~2年绩效略有下降,但变化不显著;实施ERP之后第3年多数企业没有起到改善绩效的预期,但少数公司却利用ERP显著改善了公司绩效,少数公司实施ERP存在短期绩效下降现象.指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ERP实施成功率较低,并不是ERP本身存在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