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通过对尹绍亭先生学术道路、国际合作历程及生态人类学和物质文化等四方面学术成就的系统描述,指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健康发展,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
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直伴随人类学产生和发展过程的一个无法忽视的课题,无论是地理学的角度还是生态学的视野,人类学者始终致力于人类及其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解释,并且创建了文化生态学、生态人类学、民族生态学、人类生态系统等诸多理论流派.应用这些理论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过程,这就是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角度和特色.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某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植物和农作物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传统农业变迁和土地利用变迁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特殊的自然条件或以特殊的地方疾病为对象的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一、民族地理学的源流——F·拉采尔的迁移论及其影响(一)地理学和民族学的分离与再结合从历史上看,地理学与民族学是最接近的姊妹学科。对异乡风土和民族的好奇心,导致了两个学科的产生。以希罗多德和斯特拉波为代表的古代不用说中世纪旅行家的记录以及近世的所谓《世界志》等,是产生后来的地理学和民族学的共同母胎。十九世纪,作为近代科学的地理学,其基础已基本奠定。尽管如此,它与民族学的分界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保护、创造和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村的理论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是以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探索实践,对文化的定义、保护、创造和发展等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到生态村建设的效果.在现阶段,传统文化应被视为不断创造积累的产物,不能轻易划分其中的"糟粕"、"精华".在较完整保护传统文化时,也要重视文化的发展和创造,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一、探寻日本文化之根——北道和南道日本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复合文化。日本文化的许多特色,是由来自亚洲大陆北部和南部的几个文化之流带到日本列岛来的。例如,以我们所说的日本语为例,一般认为其语法结构具有阿尔泰语的特征。所谓阿尔泰系语言,是由广泛分布于从中国东北部(旧满州)至中亚并延及亚洲大陆北部这一广阔地带的通古斯语、蒙古语以及突厥语等组成的大语言群。朝鲜语也  相似文献   
6.
丁绍光是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画坛的杰出代表。作为"云南画派"创始人,他的人生轨迹和艺术探索值得艺术界、学术界认真感悟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战国初年至西汉末年,云南滇池地区的滇国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化。以大量动物图像为装饰,是滇国青铜文化的突出特征。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将动物图像作为"滇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媒介",并对其进行分类,按分类考察滇人对动物的认知,并从生计、娱乐、宗教及艺术四个方面考察滇人对动物的利用情况,以深化对古滇人生活环境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认识,为历史地考察滇池区域生态环境的变迁提供可信的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8.
云南青铜文化是云南文明之始的灿烂篇章;在中国历史上,则是中国青铜时代行将结束之际大放异彩的终幕曲。对于云南青铜文化宝藏,学者们已从多方面进行过研究。本文将借鉴云南考古学界的发掘和研究成果,从文化地理的角度探讨云南青铜文化的分布特征、地理成因、地域特色及衰落原因。  相似文献   
9.
生态博物馆与民族文化生态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贵州省与挪威政府合作,开始了在中国建设生态博物馆的尝试;与此同时,云南的一批学者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也开始进行名为"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的应用人类学项目.经过10余年的探索,无论是贵州、广西的生态博物馆还是云南的民族文化生态村,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介绍了国际生态博物馆的产生及其发展,分析评论了贵州、广西建设生态博物馆的状况,并与云南的民族文化生态村进行比较,肯定了生态博物馆和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的积极意义及其产生的广泛深远影响,同时指出了在现实条件下他们共同面临的难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与文化人类学相互借用、交替推进,文化人类学从生物学中引进进化论具有不完备性,为了实现生物学与文化人类学理论的兼容,需要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基础上引进文化选择和文化选择歧化这两个概念以满足生态人类学理论分析的需要,也才能明辨人类社会所面对的生态灾变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