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8篇
人口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根据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把西藏文化现代化分为三个阶段,并探索分析了每个阶段的文化特色,从而指出西藏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最后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提出了构建西藏文化保护和现代化的十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西藏及其他藏区的发展变化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其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和论证也一直是中国国家决策层和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对拉萨、那曲、林芝、日喀则、昌都等十多个社区大量个案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人类学、民族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西藏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并加以分类分析研究,探索西藏现代化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问题,寻求西藏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化的正确途径.根据多年的西藏现代化调查和研究成果,就当前西藏迈向现代化过程中人们所关注和研究的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近来关于闭环供应链网络的文献中提出了两个重要问题:(1)如何制定平衡环境和经济效益的优化方案;(2)如何深刻理解二者间的效益背反关系。本文认为,针对环境和经济闭的效益边界及其背反关系进行全面探索,可以有效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中的效益平衡问题。为了解决求解效益边界的多变量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针对目标函数中的数值进行指数计算的生态效益算法,并在德国电子电气设备闭环供应链设计中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经99°03′至101°02′,北纬31°44′至33°20′之间,有一个面积为11500平方公里的草原——色达草原。解放前在这块草原上,居住着四十八个藏族游牧部落。总称阿虚色达。接近于部落联盟和从原始游牧部落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研究这个地区解放前的社会发展情况,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理论提供一些新的例证。基于这样的目的,根据本人的硕士论文《对色达草原游牧社会的民族学研究》中有关部分的材料,写成这篇拙文,敬请有关专家赐教。  相似文献   
5.
"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格勒 《中国藏学》2002,(3):59-64
"茶马古道"是一条主要穿行于今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它作为一条连接内地与西藏的古代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其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不可低估.它在历史上不仅促进了"茶马古道"沿线高原城镇化的发展,为汉、藏以及其他民族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更重要的是历代中央王朝通过"茶马互市"和"茶马古道",更加巩固了西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今天,"茶马古道"无论在自然资源还是文化资源上都是一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古道,因此它的旅游品牌效应具有不可复制性,拥有巨大的国际旅游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6.
格勒 《中国藏学》2004,(3):99-101
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康巴人和康巴文化的形成.认为康巴人是以藏族为主体的人群,康巴文化自然是以藏族文化为主.作为藏族文化的一部分,康巴文化与安多、卫藏的文化有同根同源的共性.同时康区地处藏族与东部汉、羌、彝、纳西等民族交接的边缘,因而其文化又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多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略论藏族古代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格勒 《中国藏学》2002,(4):6-21
本文试图依据历史文献与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的材料进行综合论证。从中华民族文化源流的宏观角度论述藏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历史渊源关系。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 ,提出自新石器时代起 ,中华大地上存在着三大考古文化系统和三大民族系统。这三大古老民族文化区域系统的更高发展层次便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系统 ,证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源和多元一体的历史渊源。第二部分 ,主要论述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藏族古代文化与中华大地上三大古老民族文化区域系统的历史渊源关系 (重点放在与中原地区的文化联系上 ) ,证明藏族及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吸收和融合中华大地上三大民族系统的文化成分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藏族源于“发羌”的几点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藏族源于“发羌”之说极为流行,持这种看法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末代欧阳修等在《新唐书·吐蕃传》中的一段话: “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羌、唐旄等,然未始于中国通。居析支水西,祖(?)鹘提勃悉野,健武多智,稍并诸羌,据其地。蕃、发声近,故其子孙曰吐蕃而姓勃宰野”。  相似文献   
9.
格勒  梁艳 《中国藏学》2016,(2):72-87
正访谈人:梁艳(以下简称梁)被访人:格勒(以下简称格)访谈时间:2014年5月16日地点:成都武侯区西南民族大学格勒博士的书房梁:中根千枝之前在1993年,评价您的《藏北牧民》的时候说到,您这本是当前用人类学方法、角度,研究藏族社会最出色的一本书。我看到您的硕士论文,还有您后来也有一系列跟牧区相关的研究。再者牧区又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宝地,所以我想请您谈一谈在牧区研究当中的田野经历。格:我的藏族牧区研究第一次是从为硕士论文进行考察开始的,前面已经讲过了。第二次是我到了  相似文献   
10.
有关人类再生产和父母与子女间本体自然传递的民俗理论为人类亲属制度的调查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开端。作为关于亲属关系概念的可信概括和人类行为的现实反映以及对社会活动的指南,这种民俗理论是经得起检验的。本文所述关于尼泊尔西北部一个操藏语的群体尼巴人(Nyinba)所信奉的生殖和父母——子女间关系的观念,以及他们用这种观念解释亲属关系的道理,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因为它为父子间互敬和继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