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Windows98的窗口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 windows98系统中的窗口结构做了详尽介绍 ,便于充分利用系统的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体系中,五常是极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王岱舆也提出五常范畴,但他对五常范畴所作的文化理解与儒学的理解不同,其内涵直接演变为伊斯兰教的五功。通过对王岱舆的五常范畴的文化理解及其原因的分析及反思,可以清晰地看到王岱舆的文化目的性及其先见或前理解都指向伊斯兰文化,他的文化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伊斯兰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王岱舆适应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需要,积极运用儒家文化对伊斯兰教经典进行阐释。对于儒家文化,他认同修齐治平、三纲和五常等思想;借用诸如“形”、“神”、“理”、“气”、“人极”等儒家学说概念;批判儒家文化不承认天地主宰等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王岱舆那里,天是与地相对应的一自然存在,其在宇宙中的位置,虽很重要,却不显赫。人却不然,他认为,人在宇宙中地位显赫,为万物之灵。对于天人关系,提出三个基本的判断,即天人同源、天人相依及天人相通。立足于人,却又不轻视天是王岱舆天人关系思想的一大特点。王岱舆的天人关系体现出他深刻的伊斯兰文化认同的立场。  相似文献   
5.
回族对中国国家认同的内涵具体体现为对国家领土与主权的维护、对政府的认同、对国家法律与政策的恪守、对宗法的认同、对主流文化或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等方面。理解回族的国家认同,必须考虑到回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性与宗教性。回族国家认同的建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回回”入中国籍贯、明朝对伊斯兰教的同化与尊重、歧视与不争反应模式的出现、“五族共和”思想与抗日战争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都对回族建构国家认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回族国家认同的身份既体现出回族的中国人的国民身份,也体现出回族的穆斯林的身份。  相似文献   
6.
对于人性善恶问题,世界各大宗教都有自己的看法,伊斯兰教也不例外。可人们对伊斯兰教人性善恶观的关注很少,这主要体现在对其原典《古兰经》人性思想善恶观的关注不足上面。本文将对《古兰经》人性思想的善恶观进行研究,并指出在它那里人性既具有善的一面,也具有恶的一面,人性是善恶两重的,并认为这种人性善恶观有利于穆斯林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运用"同"、"异"去理解王岱舆思想与儒学的关系,发现"异而同,同而异"是王岱舆与儒学关系的一种特征。伊斯兰与儒学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作为穆斯林知识分子的王岱舆,对于儒学有批判的地方,此批判的出现即表明其思想与儒学之异,但是,他对儒学的批判中也有对其部分内容的认同,可谓异中有同;王岱舆对儒学的一些重要观念、理念,特别是伦理观及认识论上的观念及理念也颇为认同,此认同即表明其思想与儒学之同,然而,他在对儒学的认同也是包含批判的因素在内的认同,可谓同中有异;王岱舆对儒学又有借用的地方,这种借用又表现了其思想与儒学之异处,但是这种异也是包括了认同在内的。借用之异的出现,突出地表明了王岱舆思想的创造性,以及王岱舆的文化认同立场。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2012年7月6日,在石河子大学举行的"首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以及来自北京市社科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等知名专家学者就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  相似文献   
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五大又加以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宏伟目标。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经济的发展,为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提供了新的机遇,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给双拥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和问题。1.政府职能的转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用人用工制度的改革.安*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党政机关简政放权,定岗定编,行政干预手段相对减弱,企业深化内部改革,加强了自主经营管理权限,普遍推行劳动合同制,转业干部、退伍战士的优先安置政策与地方安置难度加重的矛盾日益突出起来…  相似文献   
10.
劳动时间的按比例分配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根本的规律。有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就存在着这个规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分工的出现并日趋复杂,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被分割为若干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生产部门,整个社会生产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要想获得与满足人类社会各种需要相适应的各种物质资料,就必须分别付出与生产各种物质资料相适应的社会劳动量,按比例分配劳动时间于不同生产部门。(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