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关于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是当代最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新疆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应制定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积极推进新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上古史研究领域,禅让制一直是一个重要而又争讼不息的议题,相关争辩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其真伪,二是其性质。就禅让制的真伪而言,自先秦诸子到古史辨派迄至当今学界,各家证伪之说均难以令人信服;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佐之以近年来出土、刊布的战国竹书,可以证明禅让制是切实存在的。就禅让制的性质而言,主流的观点有两种:其一,自先秦以来,儒家以其为大同社会选贤与能的制度设计,以之彰显圣人之德;其二,自20世纪50年代迄今,学界多以其为原始民主制的体现。两者都未能阐明禅让制的原初内涵。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确立了一种迥异的"王者"类型——"金枝国王"原型,具有普遍的民族志意义,阐明了国王的起源与本质:国王来源于祭司/巫师,本为用于祭祀的"牺牲"。我国远古时期的禅让制也可归入"金枝国王"原型的范畴。在禅让制中,对"天下"的争相让之,既非出于圣人之德,也不是由原始民主制决定的选贤授能,其实质在于古代的王者常被作为献祭上天神灵的"牺牲",且肩荷重任,受到制度的严苛制约,故民众对王位避之不及。禅让之"让",并非"礼让"、"逊让",实为"避让"。  相似文献   
3.
文化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发展的两个维度,二者是辩证统一、相生相成的。文化全球化不是全球文化的均质一体和文化霸权主义,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对话及一定程度上的交融。文化全球化是为社会生产力所推动的、全球文化的动态建构过程,它意味着不同的文化资源为全人类所共享。文化多样性意味着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生存权利,它并非固步自封的文化民族主义,文化多样性应建立在人类基本的共性之上。“和而不同”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理想图景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的表述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鄂西枫香坡侗族风情寨的实证研究表明,文化表述受制于具体的权利、知识与资源背景;文化“真实性”具有多义、模糊的特征,它只是旅游过程中的“幻象”,这种幻象正是东道主社会的符号借用与游客符号消费过程的有机契合;旅游业发展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再生产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具有结构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元明清三代,持续的人口流动奠定了现今武陵地区以汉族、土家族、苗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人口的持续增加加剧了生态压力,造成了本地区民族关系某种程度上的紧张与隔阂。武陵地区三大主体民族在历史上形成了某种程度的不平等关系:土家族一直占有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学习汉文化也较为成功;汉族则自来据有文化和经济上的优势;苗族在本地区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经济、文化发展都较滞后。要而言之,影响武陵地区民族关系和民族格局的因素主要有三种:人口流动、文化交流与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6.
梯玛的传承——拉西峒村调查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一个梯玛世家的传承,它表现出如下特点(1)较强的地域性;(2)传承过程并不严格并不神秘;(3)传承中变异较大;(4)坛门兴旺是在解放前,20世纪80年代后有复兴迹象;(5)后继乏人.  相似文献   
7.
生态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评述了生态人类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生态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五龙”、“六龙”是潭溪土家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二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强化了潭溪土家族的认同与凝聚.一方面,“五龙”、“六龙”为族群成员提供了交流的场所,为族群文化营造了集中展演的文化空间,强化了共同起源的意识.另一方面,“五龙”、“六龙”中又充满了分化与竞争,既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族群内部村落、宗族的边界,使之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结构,又具有“减压阀”的功能,把族群内部的冲突仪式化、戏剧化,使之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从而维护了族群整体的均衡和完整.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梯玛信仰研究——以拉西峒村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实地观察一次土家族的还梯玛愿活动,分析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状况。文章指出,这次梯玛法事活动主要是一种行为层面上的重演,尽管这种“重演”即是土家族传统民间信仰遗留的一种反映,但它已失去了其所以产生的原始观念基础神圣性与神秘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力量的干预、外部文化的影响、医药知识与生产技术的普及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湘西潭溪地区流传的”苗婆放蛊”传说,反映了潭溪地区土家族和苗族在资源竞争和分配体系中的紧张关系,土家族通过这种叙事文本的创造与传播强化了族际边界与族内凝聚力.“无蛊不成寨”则反映了潭溪地区土家族与苗族在日常生活和婚姻方面的密切联系,为两个族群现实中的共存关系提供了合理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