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以未来中国如何更好发展“大城市”为主题,探讨新时期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作用。首先,本文从都市圈视角回答大城市规模扩张的原因及其潜在边界。在此基础上,分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影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将进一步强化“中心—外围”的城市体系与都市圈一体化的发展。都市圈的一体化会带来服务业型消费岗位向中心城市和中心城市中心城区集中,人流也将呈现出“向心”特征。综合来看,信息技术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将加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本文认为政策上应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发挥都市圈和城市群引领现代化增长的功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模与包容性就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铭  高虹  佐藤宏 《中国社会科学》2012,(10):47-66,206
城市发展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提高劳动力个人的就业概率,而不像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外来移民会挤占原有居民的就业机会。使用工具变量,对个人层面的就业决定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城市规模每扩大1%,个人的就业概率平均提高0.039—0.041个百分点。此外,城市规模扩大的就业增加效应对于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并不相同。总的来说,较高技能和较低技能组别的劳动力均从城市规模的扩大中得到了好处,其中较低技能组别劳动力的受益程度最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影响中等技能水平劳动力的就业概率。因此,采取城市人口规模的限制措施,并且特别针对低技能劳动力进行限制,将导致效率与公平兼失的局面,不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3.
基于回归方程的收入差距分解发现,1988年、1995年和2002年,行业间收入不平等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这主要是由一些收入迅速提高的垄断行业造成的。同时,区位、教育、所有制和职业类型以及是否有第二职业对收入差距的贡献也在提高,是否完全就业和年龄对收入差距的贡献有明显下降。因此,缩小中国城镇收入差距,亟需打破劳动力市场进入壁垒和产品市场行业垄断。此外,减轻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障碍、普遍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等措施,也将是未来政府缩小城镇收入差距的重要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经营者行为短期化的本质特征是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不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实际上就是现代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的情况下,两者目标不兼容的一个表现。这一问题早在实行国有企业经营承包制之初就已经存在,并且被视为导致承包制在国有企业推广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重提这一问题,是因为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经营者行为短期化在当前已不仅仅表现为企业经营者侵蚀企业资产、盲目投资扩张、重分配而不重积累等问题,而更为突出地表现在当企业改革有损于企业经营者的既得利益时,即使改革本身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于缺乏一般均衡经济学的理论指导和适当的机制设计,中国出现了教育投入区域间差距和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不足,以及地区内部居民受教育机会不均等和群分等现象。对这些现象与基础教育财政的分权体制之间的关系,人们存在着许多误解。本文将说明,基础教育财政的分权体制不失为激励地方政府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机制,但是,应设计适当的补充机制,适度引入中央政府干预,缓解教育机会不均等和群分现象对低收入家庭人力资本积累的负面影响,促进基础教育的机会均等,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人力资本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统计上已经成为一个收入差距非常大的国家.实证研究发现,过大的收入差距不利于减少城乡贫困、增加社会流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健康水平、增进公共信任和保护环境资源.因此,构建收入差距预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收入差距进行调控,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当前可以从基础指标的选择、警戒线的设定和预警信号的设计三个方面出发,构建一个收入差距的预警体系,并结合上海市的数据对该体系进行尝试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上,如果片面限制大城市的扩张,鼓励小城镇发展,片面强调区域经济的均等化,将无法充分发挥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中经济集聚发展的好处.为此,必须克服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打破城乡间和地区问分割的制度障碍,促进城市内部的社会和谐,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并由此最终实现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本身也循着改革和开放的道路在发展着。对于中国的经济学家而言,运用现代经济学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对转轨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展开研究,并对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提供...  相似文献   
9.
以外部性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与方向陈钊陆铭一、引言传统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效率低下的严重问题,1978年末开始的企业改革正是从解决激励问题入手,伴随着权力的不断下放而进行的。虽然激励问题被认为在改革中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最终仍使企业改革效果不...  相似文献   
10.
陆铭 《学术月刊》2022,(3):58-71+109
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伴随着从计划向市场、从传统向现代、从半封闭向开放的转型,并在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深化改革。但也应看到,在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传统的体制和观念也制约了高质量的发展。以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目标为目标,中国必须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中国既需要在国内为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凝聚共识,又需要在国际交往中说明中国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