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宪法审查制度应当确立人权保障、权力制衡、宪法审查权独立等原则;根据上述原则,我国应建立兼具权力机关性质和司法性质的、独立的宪法法院,并围绕宪法审查权的独立性构建一元二级宪法法院。宪法审查的对象不应当包括普通公民;宪法审查的范围应当在比较分析各国经验并结合我国权力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加以限定。宪法审查程序应当借鉴德国模式形成一般程序规定和特别程序规定相统一的审查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2.
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程序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权利宪法保障程序是宪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既是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和保障机制,也是公民基本的程序权利。世界上主要宪法权利保障程序制度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美国用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宪法权利保障模式,德国列举式与概括式相结合的宪法权利保障模式和俄罗斯随附实体性规定的宪法权利保障模式。我国现行宪法权利保障程序很不完善,应当借鉴外国的立宪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公民宪法权利保障程序。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宪政与违宪审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治文明意味着现代政治的文明化 ,这种文明的政治是政治的人文关怀与宪法和法律理性秩序的统一。现代政治文明首先是宪法文明 ,更是宪政文明。宪政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宪法治理下的政治秩序。要实现从宪法文明到宪政文明的历史进步 ,关键是宪法的权威 ,而宪法审查机制的建立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即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衡原则和宪法审查权独立原则  相似文献   
4.
结构再造: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之路─—读《中国传统文化和高科技时代》刘旺洪从广泛的意义而论,社会的变迁乃是一种文化的嬗变过程,社会的现代化乃是文化的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提出的,历时近两个世纪,至今仍在折磨着我们的灵魂,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法律效益之文化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效益之文化学探讨刘旺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此间,我国制定和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但另一方面,“法律向社会实际生活诸领域的推进和渗透却...  相似文献   
6.
经济形态与法律效益之关联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效益是指法律调整的实际状态和结果与法律社会目的之间的重合程度。其中经济形态与法律效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首先,社会经济形态决定了一定的社会法律精神。自然经济社会中的法律精神体现为对社会特权阶层的肯定和支持,对劳动者对土地占有者的人身依附关系的肯定等等。市场经济社会中法律是对个人独立和权利的肯定和支持,以权利为本位的法文化体系成为其基本立足;点和归依。其次,社会经济形态决立了法律在社会调整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场经济社会中,法律是主要的社会调控手段,它要求调控机制必须以权利为本位和依归,并有效防止任何人的主观任性。再次,社会经济形态决定了法定权利和义务的范畴和界限。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权利范围不断扩大.自由行为空间更加广泛,法律体系中授权性规范据主导地位。其四、社会经济形态还决定着法的结构。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往往私法发达而公法相对萎缩;自然经济社会中,刑法、官制法等“公法”范畴的法律规范发达,而民商法等法在规范却极为有限。社会经济的类型转换对当代中国的法律调整及其社会效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表现为:经济形态转换与法律目的存在着矛盾性;原有的法律体系亟待重构;经济形态转型也使执法体制面临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旺洪 《江海学刊》2012,(5):130-136,23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的本质体现,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核和根本动力,是当代中国所具有的独特精神气质和当代中国人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长期艰辛理论探索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的重要理论创新,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主题,也是中华民族的"国魂"重铸工程,必须全方位展开,长时期坚持。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概括和表述得科学准确、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是基础,营造浓郁的普及教育社会氛围是条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实效的教育普及工作是主体,渗透和贯彻于政策、法律之中是支撑,党员干部和社会代表人物身体力行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城管的行政职权主要是对城市容貌、卫生、绿化、公共秩序等具体问题的管理权,由此而生成的大量社会基层关系仅依靠概括的法律规范是无法调整的,这需要城管根据各地实际的状况,行使自由裁量权以恰当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裁量准则对行政机关内部产生了法上的约束力,有利于实现行政执法统一的目的,利于公平对待的实现,这同时也从事实上成就了裁量准则对外部行政法上的法律效果.裁量准则是确定城管机关如何行使法定裁量权的行政规则,其目的是确保其自由裁量权行使的统一性和平等性.不过,裁量准则内容制定的具体与周全直接影响到不同层级的城管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自由裁量权的使用范围.所以,关于裁量准则内容度的把握成为裁量准则对自由裁量权合法正当性的保障与限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一、行政法制现代化的概念分析要理解行政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涵义,应当首先界定什么是行政法。对此,人们争议颇多。一般来说,早年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法学家大都认为,行政法是关于国家机关、公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日常组织管理方面的法规的总称。英美法系国家的行政法学家则认为,行政法仅是指“管理政府行政活动的部门法。它规定行政机关可以行使的权力,确定行使这些权利的原则,对受到行政行为的损害者给予法律补偿。”。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我们认为,行政法是国家调整行政关系方面的法律规范体系,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护人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法律文化创新是在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民阶层明显分化、城乡二元结构渐趋弱化的社会背景下展开的,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法律文化理念的背离、法律制度选择的冲突及法律发展方式的相向等方面.目前,中国农村正处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传统的乡土文化还没有消弭,现代的法律意识尚未生根,农民信仰法律缺乏物质、文化与制度基础.遵循法律文化的生成规律、奠定法律文化的经济基础、完善法律文化的运行机制、建立法律文化的保障措施是新农村法律文化创新的系统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