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中叶开始形成的后现代城市美学已经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潜在的理论体系,对当代城市学和城市设计实践影响深刻.但目前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显性的理论构形与表述尚在开山中.本文对后现代城市美学的范畴系统,以游戏城市范畴系、栖居城市(存在空间)范畴系、拼贴城市(存在时间)范畴系、意象城市范畴系、生态城市范畴系分类进行研究分析.后现代城市美学的范畴系统体现了后现代城市的价值取向,其涉及面相当广阔,但焦点主要不集中在城市表观的形式美或功能价值,而是城市的存在性的美,强调审美的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2.
洪氏家族是宋、明、清时期著名的"钱塘望族",南宋时计有洪皓、洪适、洪遵、洪迈父子一品宰相级官4位,明代计有洪钟等一品宰相级官4位、二品尚书级官3位,清代则有大戏曲家洪?,对中国政治和中国文化有多种历史高峰性的建树,对杭州自宋明以来的地域文化发展影响甚大。学术界对其中的某些个体有一些研究,但未及全部;从家族史和地域文化史的角度进行整体性综合研究尚在开山中。  相似文献   
3.
南宋时中国的手工业、农业逐渐为商业所主导,成为商品性经济;城市在商工经济推动下日益都市化,农村则在商农经济推动下趋向城镇化,出现大量镇市,构成初具规模的城镇体系。城乡均出现精明增长的态势。这是此前所未曾有过的,甚至也是明清时期有所不及的。南宋的重商主义成为全社会性的策略,可称之为社会重商主义。所谓社会重商主义,即在"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国家经济主体之上确认民间经济主体的社会主张。南宋经济政治体制变革最直接的后果,是城市经济由工商经济模式转换为商工经济模式,同时也使农村的小农经济或农商经济模式转换为商农经济模式。在商工经济与商农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南宋城乡形成了两个空间位置和性质均有所不同的经济圈,即城市商工经济圈与镇市商农经济圈。它们既相对独立发展,又互为市场,互动互生。商工经济圈与商农经济圈又是与城市的都市化和农村的城镇化相伴生的。由于城乡关系具有非对称性,南宋的都市化仍然主导着城市化,但镇市的城镇化却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速度加快步伐,形成广泛兴盛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当代地域商人群体与古代商帮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帮是明代至近代中国社会由亲缘组织、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结合而成的封建经济组织,是他称他在意义上的客帮;当代所谓粤商闽商申商浙商等则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当代地域商人群体,是一种本称本在意义上的非帮群体。当代地域商人群体内含古代都市经济、近代工业经济和当代草根经济3种经济元素,与商帮有许多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洪皓和洪适、洪遵、洪迈父子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内忧外患煎逼的特殊时期.他们不像朱熹、陆九渊、吕祖谦和张械那样有系统的思想和学术建树,甚至没有比较固定的思想依从或渊源,却也抽取各家提炼治道思想,尤其是在事功学术方面颇多建树,事实上构成南宋时期的新杂家;他们没有像秦桧、王淮、张浚那样成为主要政治人物,却在种种进退之间实现本...  相似文献   
6.
城市和建筑设计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策源地,而后现代城市美学自20世纪中叶以来逐渐发展为美学运动.后现代城市美学主要可以分为解释学派、解构学派、生态学派、未来学派等.解释学派重历史意义、重理解对话,解构学派重差异、重消解,生态学派重有机整体、重生态,未来学派重理想和幻想.后现代城市美学是对现代城市设计和城市美学的解构,但其具有解构和建构双重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与实践模式.主要包括:解释学方面的意象论、可变化论、形态多样论、交往空间论等,解构学方面的拼贴论、有机生长论、广普论等,生态学方面的新陈代谢论、仿生论、遵从自然论等,未来学方面的技术游牧论、比特论等.后现代城市美学改变了人类单纯的技术性对待城市的"招法",使城市学走上了一条比较完全的人文性与生态性相结合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7.
周膺 《现代交际》2008,(3):30-30
程颐是一代重儒,严毅庄重,很拘泥于礼仪。有一次年幼的皇帝折了根柳枝,他就说,正当春和之时,万物生长,不可坏了天地间的和气。苏轼自由旷达,琴、棋、  相似文献   
8.
哲学在康德时代遇到更多的是知识问题,康德深刻地揭示了主观先天形式在知识架构中的决定地位。时间便是一种“元形式”,为认识发生之“原”条件,在海德格尔时代,对人之“存在”“意义”的追问成为主题,时间为“世界”,“世界”并非自然,而是“人生—世之界限”、人生之现实性状态。认识论的最终导向也是要解决生存问题,康德后来的目的论表明了这一走动轨迹,海德格尔似乎正是承了这一遗志,去悲壮地拯救被机器社会遗忘的“存在”。人是能思维的动物,思想和人生都在时间中流淌,人在时间中诗意地思想着,因而时间有可能成为海、康哲学共同的元主题,成为勾连二者的链环。这是海德格尔首先着眼于清理康德时间的主旨。  相似文献   
9.
南宋以新的解释学精神和方法对汉、唐、宋即后三代的学术总结,对夏、商、周即前三代的回向和解释,提升了中国学术的理论思辨水平;而其指向则是内在心理的,它以“涵泳”即涵化吸受与沉潜体验将通经体道的家数学术在很大程度上转换为缘经体道或缘事缘情体道的个人性学术,实质上是一种美学观照和构建.其解释作为与西方哲学解释学不仅在方法论上有接近处,而且赋有存在论美学的意味.  相似文献   
10.
早在5000多年以前,良渚先民利用西溪湿地,在杭州创造了中国最早的文明和最早的城市。西溪湿地自唐宋直至明清时期不断人工化的过程中,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但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西溪湿地被大规模侵入,由数百平方公里骤减为约20平方公里。西溪湿地演化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城市生态资源存在方式的缩影或标本,它告诉我们,中国的城市化未必以极大牺牲生态为代价、城市化应当注意功利节制、城市生态文化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精魂、城市应当遵循生态演替规律实现再生、城市生态保护必须规划在先和实行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