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法司法化的悖论——兼论法学家在推动宪政中的困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对围绕齐玉苓案形成的宪法司法化讨论进行分析 ,展现了法律人就“宪法司法化”问题所形成的两个话语悖论 :其一 ,宪法司法化究竟是将宪法作为法律渊源的司法判断过程 ,还是对成文法进行违宪审查的过程 ;其二 ,“认真对待宪法”究竟是对待抽象的宪法理念还是具体的宪法文本。由于多数论者采用了法律政策学的话语策略 ,宪法司法化的讨论中真正的宪法缺场了。这些悖论暴露出法学家在推进宪政时所面临的困境 :一方面 ,变法心态和文人政治与宪政本身要求的宪政神圣权威之间存在着冲突 ,另一方面 ,宪法的司法化与宪法的政治化存在着紧张。为了克服上述悖论与困境 ,应采用法律解释学的方法来取代法律政策学的方法。因为法律解释学不仅展现了法律的智慧 ,而且由于它坚持遵从权威、审慎节制而成为宪政改革应当遵循的政治美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法律移植与现代国家转型为背景,考察了最近20年来法理学思潮从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到法律文化论和法律现代化论的内在发展逻辑,提出这些主流思潮坚持一种“没有国家的法律观”,它不仅是法律移植的政治意识形态的产物,而且是法律共同体的职业意识形态的产物。这种思考与法学家的自我身份认同密切相关,由此被称为“法律人的法理学”。基于反思这种法理学在处理国家与法律关系上的方法论误区,作者考察了当代法理学中的边缘学说,即实用主义法理学,对整个主流思潮的批判,以及由此形成本土主义方法论与本土主义政治立场之间的张力。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立法者的法理学”,试图在更广阔的理论背景上,重新把国家与政治作为法理学思考的中心,从而在技术意义上整合“法律人的法理学”,思考中国在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的转型中面临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缘起 二十世纪晚期的中国改革其影响力早已超出本国而获得了普遍性的世界意义。因为伴随中国改革所重建的不单单是一个民族国家,而是一种独特的、足以和西方文明相匹配的另一种文明的复出。 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分配制度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与中央一贯主张的按劳分配、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刚好相反。而正是这一变化才真正支撑着整个市场经济。如果不树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那么一切围  相似文献   
4.
这个司法解释其实在回应大量离婚案件中涉及到财产分割问题。这反映出中国经济中房地产经济和打工经济的畸形发展。但问题在于:司法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是什么?在经济、社会发展不稳定的状况下,我们是希望婚姻家庭法巩固家庭以便于共同抵御经济社会风险,从而适度地矫正社会,还是随波逐流,甚至落井下石,在本来已经脆弱的家庭关系上给予最后一击?  相似文献   
5.
6.
乡村社会的司法实践:知识、技术与权力──一起乡村民事调解案强世功一.乡村调解案:炕上开庭1996年11月18日,我们一行三人前往陕北横山县的B镇调查当地的派出法庭.B镇坐落在黄河支流无定河畔上,河的北岸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河的南岸就是我们来时经过的公路...  相似文献   
7.
十一世纪中期,象征着欧洲文化堡垒的君士坦丁堡陷落了,一大批落难的学者逃到意大利,在青灯的孤独与羊皮纸的晦昧中,将思想与智慧浸润于这个刚刚从商业利润中发达起来的城市。于是,产生艺术家与思想家的文艺复兴就这样悄悄地萌发了。马基雅维里就是这群星灿烂的时代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然而,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个人比马基雅维里引起的争议更为持久了。有人称之为“时代巨人”(恩格斯),或将他作为盟友(启蒙哲学家如是);但更多的是将其看作“邪恶的导师”“魔鬼的走卒”(麦利考)。 但是,无论哪一种道德的评价皆无非摆脱个人的情感。本文的目的不在于评价,而在于理解,理解马基雅维里,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香港回归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三次解释中所采用的法律解释方法,包括文本解释、结构解释和立法原意解释等。文章强调“人大释法”在娴熟地采用这些法律解释方法时对法理学说的运用。文章指出,在居港权案中,特区终审法院与人大释法在法律解释方法上的分歧主要在于确定体现立法原意的权威本文的过程中,究竟是采取程序主义的形式审查,还是实质主义的意图推定,这不仅是法律解释方法的不同,而且是法理学说和政治立场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文章批评了立法者不适宜解释法律的流行偏见,呼吁将基本法纳入列国家宪政体制中来理解。  相似文献   
9.
民族国家、宪政与法律移植──晚清国家转型中的合法性重建强世功中华帝国在晚清的合法性危机及其面对这种危机所进行的合法性重建一直是近代史研究中的主题。一般而言,现有的理论将其危机和崩溃的原因归结为两种解释,一种为革命解释,即认为农民起义、辛亥革命等来自民...  相似文献   
10.
选举发展中的矛盾与选举制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2003年,从地方到中央完成了新一届政府和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各地的地方人大和党委在选举工作中为推进民主选举做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为了总结、交流和推广各地的民主选举的经验,共同探讨选举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一步探索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与江苏省人大人事选举代表工委于2003年8月29—31日联合召开了“选举经验交流和选举改革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部分省级和市级地方人大负责换届选举工作的负责人、党委组织部门的官员、以及有关选举方面的专家学者约60多人。会议特别邀请了全国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